《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细菌性角膜炎》包括总论和各论两章,共十七节。总论主要对《眼科临床指南》“细菌性角膜炎”的内容中重点提及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菌、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国内相关的资料和著者本人的临床诊治经验。在“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一节中,著者不仅详细解读了治疗的原则及措施,而且还列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常用眼部抗生素的药物浓度以及临时配制眼药的方法。各论的内容主要涉及十种主要细菌所导致角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同时提供了大量典型病例图片。
《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细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眼科医生、眼科研究生,并且也可作为眼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参考书。
本书是对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的解读,更是针对我国临床医生在细菌性角膜炎诊疗方面的详细的临床指导。
特点:
1.结合我国与国外报道在细菌致病危险因素、致病细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差异,提出了适合我国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治流程。
2.结合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对眼科临床指南未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比如急性或慢性起病的细菌性角膜炎不同的处理方法,临床临时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3.对疾病的解读详细具体,本书还分别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分别做了介绍,图文并茂,对临床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细菌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疾病。由于急性化脓性细菌导致的角膜感染,具有起病急和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因此被列为眼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诊治的及时性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极大。临床医生在接诊此类病人后,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就需要迅速作出初步临床诊断,并且立即给予病人合理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又需要对治疗效果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这可以说对于眼科医生是个不小的挑战。
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断的依据主要来自对病人危险因素、起病过程和病情进展速度的了解,以及角膜化脓性病灶的观察。这些需要依靠临床经验的判断,主要来自医生自己临床实践的积累、对文献发表的大宗病例的临床总结,以及对实验室细菌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美国眼科学会组织了有关角膜病专家,从已经发表的科学文献中凝练出了科学依据,再结合专家们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深入分析与讨论,制定出了《眼科临床指南》中细菌性角膜炎的内容。
《眼科临床指南》中明确指出,其编写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治疾病的指导性建议和方案,以提高其对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难能可贵的是《眼科临床指南》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疾病的诊治原则以及具体诊治方案或建议,而且对重要的方案或建议还标注了其重要性等级,以及支持这些重要性等级的科学证据的分级,为临床医生在复杂的诊治过程中进行判断与选择提供很好的参考。
美国眼科学会出版的英文版《眼科临床指南》,已经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组织、赵家良教授负责编译出版了中文版。无疑,中文版《眼科临床指南》细菌性角膜炎的内容,给我国眼科医生提供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方向或路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细菌性角膜炎病人的致病危险因素、致病细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性等与国外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细菌性角膜炎本身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为了使医生能够具体地掌握运用《眼科临床指南》提供的诊治原则及方案措施,解决我国病人的实际问题,本书著者对近年来北京市眼科研究所角膜细菌种类及耐药性资料进行汇总,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兹得到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立项支持,故将其编著写成书。这既是著者对《眼科临床指南》深入学习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与眼科同事们分享交流的良好机会。
常言道:“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个人的学识和经验充其量只可谓一滴水。”所以,本书内容一定存在着局限性,甚至有不确之处,承望眼科同事们予以批评指正。
在本书出版之际,首先对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微生物室的前辈金秀英教授和张文华教授表示衷心的谢意,是她们不懈的努力,给眼微生物室感染性眼病的工作打下了坚实与良好的基础。
同时,衷心感谢我的同事王智群、张阳、梁庆丰、邓世靖及殷晓棠为本书提供相关资料;感谢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梁艳闯、赵慧英、侯文博及王丹提供的实验研究数据;感谢曲景灏、张晓玉和宋文秀对本书数据、文字及图表的细心复核与校对;感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角膜病组的同事们在典型病例的提供中给予的热忱支持;最后,要感谢我们的病人在疾病诊断与治疗当中给予的积极配合与理解。
孙旭光
2017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