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平台是高度整合的跨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通过高度仿真性、动态对抗性、创新性综合实习平台,可为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工商管理、经济学、电子商务、金融学、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经管类专业提供校内实习,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协同能力、决策判断能力、设计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能力为核心,实现人才培养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努力实现学生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同时创造学生创业孵化的良好环境;并在学生科创活动、产学研一体化能力的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教学科研研究对区域与行业经济的贡献度等方面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
本实验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二、实践教学内容综合
三、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
四、实践教学与就业创业结合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随着学科的发展,学科之间也呈现不断交叉、渗透与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此相适应,实践教学也应遵循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步入交叉、协作、融合、协同之路。
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实验实践教学软件解决了训练手段较为单一,实践的内容、方式是提前设定的、结果是唯一的单专业实验软件的现状。该平台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等教育发展任务中提出的“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高校教育应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要求以及提出的主体思想要求,即“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交际沟通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该平台是高度整合的跨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通过高度仿真性、动态对抗性、创新性综合实习平台,可为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工商管理、经济学、电子商务、金融学、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经管类专业提供校内实习,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协同能力、决策判断能力、设计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能力为核心,实现人才培养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努力实现学生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同时创造学生创业孵化的良好环境;并在学生科创活动、产学研一体化能力的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教学科研研究对区域与行业经济的贡献度等方面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
本实验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建立依托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融会贯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有机融合的综合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一种创新的模式与方式。
二、实践教学内容综合
该平台是将不同专业互相融合,对经济管理活动的认识逐渐从理性的抽象过渡到感性的具体,并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渐内化为从事经济管理的各种能力,拓展学生的眼界、知识面,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在运用过程中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突破各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各自为战的局面,成为联系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桥梁与纽带,使专业课程体系得到有机融合,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专业融合。各学科专业都可以在此基地上进行拓展应用,将会构建一个从知识、能力到素质三个层面呈递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对信息化大趋势下,经济管理科学的实训与研究,越来越多地借助于专业软件统计分析、图像图形处理分析、计算机模拟等手段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易操作,该综合实习的教学设计、引导、控制、评价将全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实践教学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的信息化,可在教学设计中,使用模块化,参数化,工具化等多种手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范围、方向、难度、人数、组织等进行设计,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管理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可以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问答模式,授课模式,自学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等)。从教学组织、教学过程、训练效果方面进行管理,降低教学实施的管理与评价的难度。
3.动态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可为各类学习内容对象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为各种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为教学管理者提供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据此可完善和充实教学资源。完善后的教学设计将用于新的教学实施。如此反复循环和不断完善。
4.远程师资培训
依托互联网和先进的开发架构技术,实现在互联网上零距离零时间的远程培训、交互讨论、远程协助和技术支持。减少时间成本、沟通成本、维护成本等。
四、实践教学与就业创业结合
结合学校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结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把实验中心校内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创新中心作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质性内容很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人才培养的最优化
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计划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建设相结合,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区域经济特点相结合,以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习为突破点,建成在专业认知、专业建设、跨专业实习、就业创业训练、创新项目孵化、人才能力测评及社会实践方面提供全程人才服务的综合体。
本书编写分工(按各章先后顺序):第一章、第二章由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万建伟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第八章由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吕美编写,第五章、第九章、第十章由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刘容、张晓翊编写,第六章、第七章由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夏华编写。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首先感谢天津商业大学、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江汉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他们在行政管理和实验教学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其次感谢北京方宇博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提供的实验教学软件和技术支持,最后感谢各高校参与实验课程的同学们给予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的整理。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虚拟仿真实验建设背景
1.2 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目标
1.3 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意义
1.4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特色
第2章 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2.1 仿真环境设计
2.2 仿真机构设计
2.3 教学模式设计
2.4 教学流程设计
2.5 考核标准设计
第3章 团队组建
3.1 企业组织架构设计
3.2 团队组建
3.3 塑造高效的团队
3.4 创业团队的组建工具
第4章 企业设立
4.1 工商注册
4.2 税务登记
4.3 银行开户
第5章 企业运营管理
5.1 企业经营战略
5.2 市场需求调研
5.3 企业选址
5.4 企业厂区
5.5 企业生产管理
5.6 企业采购管理
5.7 市场营销管理
5.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5.9 企业资质
5. 10企业销售管理
5. 11企业财务管理
第6章 政府服务机构业务
6.1 工商局业务
6.2 税务局业务
第7章 金融服务机构业务
7.1 商业银行业务
7.2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
第8章 商务服务机构业务
8.1 物流公司业务
8.2 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业务
第9章 实验常见问题与解答
9.1 教学组织常见问题
9.2 企业注册常见问题与解答
9.3 企业经营常见问题与解答
……
第10章 实验总结
附录一 工商局企业注册单据
附录二 税务局企业登记单据
附录三 商业银行开户业务单据
附录四 企业运营单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