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选读》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诸多作家和纷繁浩瀚的作品中遴选出适合高校课堂教学的13位获奖作家的作品。所选作品兼顾主题的共鸣度、语言难易度,大致涵盖20世纪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和主要文学流派,并以作家的获奖时间为序进行编排,涉及体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剧本、演讲、报告文学等。编者在选择作品时也考虑到了文本和当下社会的联系,强调经典文学作品的当下观照,见证经典文学永恒的魅力。
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颁奖以来,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征程,也一直被视为世界范围内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应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作家文学创作最高级别的认可和嘉奖。根据创立者诺贝尔的个人遗嘱,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后决定获奖人选,由于许多重大成果并非在一年内就可以确认,“最近一年”的时间限制条件被适当放宽为“最近的成就”或“最近才显示出重大意义的老成果”。瑞典文学院将“文学”定义为“不仅是纯文学”(诗歌、小说、剧本),“而且是因其形式和风格而具有文学价值的其他文字作品”。①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主题大多涉及全球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其中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体察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而且能够增进读者对战争、生态危机、伦理等普世性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开阔视野、完善自我,培养世界公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本书的编写有以下几个目的:向中国高校的大学生普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生平和写作风格;普及一定的文学要素、文学流派和文学原理等知识,教会学生更加专业地鉴赏和分析一部文学作品;渗透相关文史哲的理论,比如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女性主义批评、存在主义哲学等,进一步完善中国大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使得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透视作家对于现代社会的思考,包括现代性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战争、性别与种族问题等。
为了尽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本书的每个单元都选取一个核心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组织相关材料,这些主题构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线索;同时,有关“文学鉴赏”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的文学概念、相关的文学理论,以及适当的鉴赏策略等,都被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的问题讨论及拓展阅读中。每个单元由以下六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生平简介及代表作介绍:第二部分为文本导读,包括本单元选段的主要故事情节、历史文化背景、相关的评论;第三部分为文章选段;第四部分为针对选段的学生讨论话题;第五部分为与该作家作品相关的文学批评或社会思潮介绍;第六部分为拓展阅读书目推荐。
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诸多作家和纷繁浩瀚的作品中遴选出适合高校课堂教学的作家作品实属不易。在兼顾作品主题的共鸣度、语言难易度的考量下,本书选择了13位获奖作家,大致涵盖20世纪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和主要文学流派。本书的第一单元介绍泰戈尔的诗歌《吉檀迦利》及其体现的诗人对人与自然的解读。第二单元关注萧伯纳的《卖花女》,探讨剧中所反映的社会阶层不平等的问题。第三单元对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进行解读,了解其对理性和感性这一哲学命题的探讨。第四单元选自赛珍珠的《大地》,检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第五单元为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介绍南方哥特文学的基本特点。第六单元包含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做的两次重要演讲,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第七单元为海明威的《士兵之家》,探讨海明威基于冰山理论的小说创作美学。第八单元选自加缪的《局外人》,探讨存在主义哲学家对荒谬和存在的哲学思考。第九单元为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借此探讨美国社会种族、性别、阶级等社会问题。第十单元是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诗歌选读,了解她如何借助反讽艺术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第十一单元介绍莫言的《红高梁》,了解莫言语言的丰富多样性和他的民间叙事。第十二单元为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办公室》,探讨作家的女性主义思想。第十三单元为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悲鸣》选段,探讨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作者的复调叙事。
本书以作家的获奖时间为序进行编排,尽可能涵盖文学的多种文类,涉及体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剧本、演讲、报告文学。本书对于作家的选择也兼顾各种国籍,除了优秀的英美代表作家之外,还有印度的泰戈尔,波兰的辛波斯卡,中国的莫言,白俄罗斯的阿列克谢耶维奇。除了选取经典的作家比如泰戈尔、萧伯纳等,还选取了四位近二十年内获奖的作家。在选择作品时编者也考虑到了文本和当下社会的联系,强调经典文学作品的当下观照,见证经典文学永恒的魅力。
本书的第3、5、7、8、9、10、12章由丁冬老师整理编写,第1、2、4、6、11、13章由沈娴敏老师整理编写。特别感谢上海财经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及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相关专家老师的指导和意见。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诸位编辑的辛勤劳动。本书旨在为中国高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了解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的窗口。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介绍所有获奖作家及其作品,对书中所涉及内容也无法作详尽无遗的评述。本书尽力为读者提供相关获奖作家和作品的概貌及主题,为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文学提供学术探讨的基础,希望对文学尤其是外国文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员也能具有参考价值。限于编者的学术水平,书中错误在所难免,其中各种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丁冬,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上海市晨光学者,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当代英美小说。
沈娴敏,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卡罗来纳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文学和女性文学。
Chapter 1 Tagore and His Song Offerings
Chapter 2 George Bernard Shaw and His Social Critique
Chapter 3 Thomas Mann and Literary Classicism
Chapter 4 Pearl.S.Buck and Her Vision of China
Chapter 5 William Faulkner and the American South
Chapter 6 Winston Churchill and the Power of Speech
Chapter 7 Earnest Hemingway and the Simplicity of Language
Chapter 8 Albert Camu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bsurdity
Chapter 9 Toni Momson and the D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Myth
Chapter 10 Wislawa Szymborska and Her Poetics of Daily Life
Chapter 11 Mo Yan and the Artistry of Language
Chapter 12 Alice Munro and \"A Room of One's Own\"
Chapter 13 Svetlana Alexievich and the Literariness of Repor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