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定 价:26 元
- 作者:钱振林 著
- 出版时间:2010/2/1
- ISBN:9787300043968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920.0
- 页码:22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质及相关能力。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既需要科学的认知,更需要在科学认知指导下的实践中的养成和陶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予社会实践教学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感知、认知,实现知识向素质和能力的内化。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日趋频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8%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23.3%,已经进入到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这其中高等继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等继续教育作为“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规模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部门的改造以及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各种岗位上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需要通过边工作边学习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可见,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既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的高等继续教育要抓住机遇发展,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涉及多方面的工作,但抓好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众所周知,高等继续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这就决定了高等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的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要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体现出高等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特色。
为适应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广大学员的学习需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进行专题研讨,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等30多所高校,共同编撰了“21世纪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计划在两三年内陆续推出百种高等继续教育精品系列教材。教材编审委员会对该系列教材的作者进行了严格的遴选,编写教材的专家、教授都有着丰富的继续教育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第二节 肩负历史使命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成长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 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一、认识大学生活的新变化
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人大学环境,与大学生学业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有些人做到了,其大学生涯自如地展开,有些人却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困惑的探索和调整之中,以至影响了学业。因此,正确认识和适应环境,乃是大学生进人大学校园后的重要一课。
1.学习要求的新变化
大学的学习特点与中学时代相比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学习内容相对增多,学习方法由“学什么”转变到“怎么学”,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培养自学能力成为关键。大学生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老师所讲内容信息量大,不限于书本,还常常涉及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并且许多问题尚无结论,这就要求大学生上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还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积极思索。同时,教师一般都会布置大量课外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在图书馆里和网络上搜索资料。掌握搜寻信息的方法,成为现代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2.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大学的管理由中学的“封闭型”向“松散型”转变,大学生个人自由支配度增大,这对自制力较差的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这种生活,应对自如,而有些自理能力差的同学,则可能计划失当。因此,集体生活与独立生活既能锻炼人,也是一种挑战,大学新生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人际交往的变化
大学阶段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转变乃至培养人生观、社会化都是历练的机会。随着相互交往和了解的深入,不同的地域出身、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甚至不同的方言,都有可能成为继续交往的障碍,而大学生在学习、课余活动等的激烈竞争中,容易对相互问的正常交往造成伤害,有些人因此开始逃避与周围同学的交往。大学生必须学会彼此尊重、宽容、忍让,与性格、生活习惯不同的人友好共处,否则必然会感到孤独,感到同学间没有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