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葛恋歌/中国彝族梅葛史诗丛书》为爱情史诗,内容包括恋爱和婚俗习惯,包括偶遇中的过山调和相遇调,相约谈心中的相伙调、传烟调、传话调、相恋调、戴花调和相伙离别调等,还有串姑娘房、求亲调、提亲调、接亲调、迎亲调等,充分体现了彝族儿女对爱情的忠贞和婚姻自由。
云南是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多民族省份,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艺术蕴藏极其丰富。云南为我们创造和保存的音乐无比丰富多彩,她璀若散落的珍珠,又如深埋的金矿,引得无数采珠淘金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山串寨,‘辛劳挖采。这一切为的是这方生咱养咱的热土,为的是云南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云南各民族口耳相传的民间音乐,由于地理环境、族源、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在演唱(奏)形式、演唱(奏)方法、曲调风格和音节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具有各民族自己的风格和地域色彩,从而成为该民族或地域的标志。同时又因云南少数民族“小块聚居,大片杂居”的居住特色,促进了杂居地各民族在音乐文化上的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现象。
彝族梅葛是云南彝族的一个主要曲种,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葛发源于云南楚雄州姚安县马游坪,流传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大姚、永仁等县的彝族聚居区。梅葛,意为口头说唱的古老故事,是古老的长篇说唱史诗,无文字记载,主要靠口耳相传、沿袭演唱而保存下来。其内容主要是彝族人对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理解以及生产劳动、婚丧嫁娶等风情习俗,也记述着“梅葛人”古老、朴实而纯真的生活形态,讲述着一段久远的历史……她被视为彝族人民的“根谱”,并被誉为彝族生活历史的百科全书。
梅葛是彝族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具体音乐艺术文化样式之一,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具有独树一帜的美学特征和不同凡响的艺术格调,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绮丽而璀璨的艺术奇葩!她的存在和演化大抵可以看做是“梅葛人”的存在和发展的一个缩影。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遵循“梅葛”音乐文化在特定文化中存在和演化的连续性,也只有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才能客观实际地加以继承和发扬。
“中国彝族梅葛史诗丛书”之《梅葛恋歌》为爱情史诗,内容包括恋爱和婚俗习惯,包括偶遇中的过山调和相遇调,相约谈心中的相伙调、传烟调、传话调、相恋调、戴花调和相伙离别调等,还有串姑娘房、求亲调、提亲调、接亲调、迎亲调等,充分体现了彝族儿女对爱情的忠贞和婚姻自由。
由于梅葛无文字记载,完全是靠口耳相传而保存下来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打工族兴起,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彝族梅葛在民间自发地传唱下去已经是不可能了。彝族梅葛面临着失传的绝境,唱得好的艺人寥寥无几,并且都已高龄。为抢救、保护和传承彝族梅葛,特编辑出版“中国彝族梅葛史诗丛书”。
郭晓炜(1980年11月- ),云南省姚安县官屯乡马游村人,彝族。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2005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修作曲专业,国家三级演员。曾创作和制作许多音乐作品,受社会各界好评。从事彝族梅葛文化研究多年。2006年-2008年在文山州麻栗坡县民族歌舞团工作,担任副团长。2008年至今在楚雄州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担任副主任。
过山调
相遇调
相伙调
传话调
哄缘调
等缘调
相恋调
戴花调
还念头
相伙离别调
串姑娘房
对梅葛
挑逗梅葛
求亲调
提亲调
接亲调
接亲进到家
迎亲调
喜庆离别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