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2版)》包括医学免疫学实验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两部分。医学免疫学部分包括常见的抗原抗体检测技术、抗体制备、免疫细胞分离鉴定及功能检测、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等,共14个实验;医学微生物学部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观察、细菌培养的基本方法、细菌的分布、外界因素对细菌影响的实验,同时按照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安排介绍常见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的实验,并涵盖部分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实验内容,共27个实验。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2版)》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在章节后附有注意事项和作业,同时配有数字课程,以提升教学效果。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2版)》主要供临床、全科、基础、预防、护理、口腔、检验、药学等专业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使用。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作为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验证理论知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发展迅速,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及教学工作的需要,经过温州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多名资深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来安排实验内容,力争使每一个实验目的明确、方法实用,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拓展性。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医学免疫学实验,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原则,编写了医学免疫学中常规使用的基本技术,共14个实验;第二部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包括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共25个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2个实验。另在附录中附有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常用培养基配制、试剂制备及特殊染色方法,供学生参考和查阅。
本书是全体编写人员及责任编辑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的结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编写内容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今后再版时补充和完善。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实验
实验一 凝集反应
实验二 沉淀反应
一、双向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三、单向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四、免疫电泳试验
实验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验四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实验五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实验六 T淋巴细胞分离鉴定
一、E花环形成试验
二、免疫磁珠分离法
三、流式细胞术分离法
实验七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一、形态学检测法
二、3H-TdR掺人法
三、MTT法
实验八 溶血空斑试验(小室液相法)
实验九 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淋巴细胞
实验十 白细胞介素-2的测定
实验十一 NK细胞杀伤功能测定
实验十二 免疫血清的制备及抗体纯化
实验十三 单克隆抗体制备
实验十四 细胞凋亡检测
一、形态学检测法
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
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十五 电子显微镜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实验十六 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十七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实验十八 细菌动力的观察实验
实验十九 细菌的染色标本检查法
一、革兰氏染色法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染色方法
实验二十 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二、细菌人工培养的接种方法
三、细菌生化反应检查法
实验二十一 细菌的分布
一、自然环境中细菌的检查
二、正常人体的细菌检查
实验二十二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二、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三、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琼脂扩散法)
实验二十三 病原菌的致病性试验
一、透明质酸酶的扩散作用
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毒性作用
三、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
四、内毒素测定与鲎试验
实验二十四 体液的杀菌作用
一、溶菌酶试验(琼脂平板测定法)
二、正常血清的杀菌作用
实验二十五 病原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形态及染色性
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培养特性
三、抗链球菌溶血素“0”试验
实验二十六 化脓性球菌脓汁的检查
实验二十七 肠道杆菌
一、肠道杆菌形态及染色性
二、肠道杆菌培养特性
三、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及动力
实验二十八 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十九 肥达试验
实验三十 需氧芽胞杆菌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