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运动史》正文共有十五章,分别是1.桐城派对新文学的影响;2.译文和最早的文言论文;3.新文体的开始和白话小说的意义;4.最早的转型小说——译作和原创作品;5.新文学革命;6.文学研究会;7.创造社;8.新月社;9.语丝社;10.鲁迅:其人其作;11.未名社;1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新写实主义等。
本书是第一次被翻译介绍到国内,首次中文出版的社会意义极大。
引 言
吾辈所处之时代可谓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之节点之一。1890 年以来,各类文体乃至语言本身均已经历数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依吾人所见,传统中国文学庶几消失,而另有他者,取而代之。
新时代伊始,旧式文风仍然占据上风。散文首推“桐城派”,诗词执牛耳者则为“江西派”。然二者随后迅速衰落,七零八落,今再难见。
传统文学,始于中土,盛于中土,乃中国之独有文化。然新文学则愈发受西人影响。
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旧文人均好古风,以期模仿古人。而今人则不然,上下求索,以期原创,与时俱进,适应今人今事。
从前,旧文人欲出人头地,科举考试乃必由之路。然在专制保守之政府治下,如此考试必然衰败。其教育体制之僵化阻 碍文学发展。考取之文人即可直接入仕,而诸位举人进士为官一方后,便只是想方设法保其官帽而已。而名落孙山者,则自 认名利皆失,一败涂地,久而久之,败者愈多,心怀不满,社会有累卵之危。
1890 年前后,维新派诉诸改革。其首胜即 1906 年科举考 试之废除。此乃日后更为重要之政治文化改革之前奏。旧政权治下,文学不过因循守旧之作,无论内容、形式,皆尚古体。 至于白话小说,不在文学之列。今人则求百花齐放,各类文体应均可立足,即便是白话小说,也应如此。文学不分贵贱,民 歌乡谣、儿歌童谣,亦有一席之地。
传统文学作品之语言选择,轻而易举,无须争议。如今“国语运动”却处于文学改革之中心。更有甚者,发起“废弃汉 字运动”,兹事虽不成,此后却有人再提,计划目的有变。
最后,旧文学乃少数者之特权,富贵者不知柴米贵,不必劳作,自可投身文学,消遣解闷。新文学则应百姓大众之忧虑 困苦而生,既望百姓之聆听阅读,又欲民众以之为器,发声呐 喊。
粗看之下,变革种种,各行其是,并不协调,然殊途同归, 即均为反对传统。因而各类变革有着相同之环境与背景——现代中国政治社会之变迁。最后,如现代西方之文学与哲学,中 国新文学之变革,同样潮涨潮落,三教九流,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