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完美衔接了神奇的光影艺术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记录,摄影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喜爱。虽然许多人都爱摄影,爱旅游,但同一处景点,甚至同一张照片,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体验。观赏的角度、文学修养、心灵深处的感悟不同使然也。本书作者融会自己多年的摄影体会和摄影作品,以记录类摄影的拍摄手法,来追求艺术类摄影的审美理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诗意摄影的内涵、诗意摄影的诗歌美、诗意摄影的题材、诗意摄影的特征、诗意摄影的创作、诗意摄影的至境、诗意摄影的二十四品等,有助于提升读者对摄影艺术的感性认知和对摄影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从实践到理论,帮助读者全面提升对摄影这一生活方式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总结。
诗意摄影缘起
诗意摄影不是摄影艺术的一个门类,在本书中是我对自己的摄影创作及部分作品的概括而命名的。诗意摄影是我以记录类摄影的拍摄手法,来追求艺术类摄影的审美理想。我不是职业摄影家。我的摄影创作主要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进行,而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但摄影确实是我的重要爱好。我逐渐把摄影和教学、科研结合起来,颇有成果,以致在摄影学术团体担任职务,并获得摄影专业正高职称。30年来,我用胶片照相机和数字照相机拍摄了十几万张照片,除去实用摄影、资料摄影,其中相当一部分创意作品可以归为“诗意摄影”。这和我的经历、性格有关。我自幼喜爱文学,后来跟随著名学者严迪昌教授研习明清诗词。我曾在学校里讲授《中国文学》《古代文论》课程。许多中外诗歌名篇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特别是古代诗词名句往往脱口而出。我是个淡泊的书生,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所惑。我的客厅里悬挂着友人范启文兄书写的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羡慕陶渊明、李白、苏东坡那样富有诗意的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我的家庭崇尚读书。我搬了几次家,不管在哪里,我家都是那个小区最晚熄灯的,常常是“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读了那么多的诗,我没有想到,自己最终不是用笔来写诗,而是用照相机来写诗。
1. 何谓诗意
诗意摄影中的“诗意”是指的什么?
“诗意”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先说狭义的“诗意”。从字面上看,诗意就是诗的情思、诗的意境、诗的氛围、诗的情趣、诗的韵致。查《汉语大词典》,诗意指的就是诗思、诗情,如唐代诗人刘禹锡七律诗《鱼复江中》有“客情浩荡逢乡语,诗意流连重物华”句。
再看广义的“诗意”。一种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诗意。从诗学理论看,诗意是指蕴含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意蕴和韵味。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在《工人歌谣选》序中指出:“总的说来,诗意似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是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直接提供出来的、经过创作者的感动而又能够激动别人的、一种新鲜优美的文学艺术的内容的要素。”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教授说他自己最喜欢看书,他认为书中最吸引人的是它里边的诗意。他说:“文学的本质是诗。有诗意,这本书才能够被传下去。李白、杜甫的诗篇是诗,莎士比亚、契诃夫的戏剧也是诗,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鲁迅的《朝花夕拾》等等都是诗。诗意是从灵魂深处发出来的,从整个心灵里面而不是单单从头脑中抒发出来的。头脑是思想、理智,心灵是思想和感情融为一体的。”
另一种诗意的范围更广泛。《汉语大词典》中“诗意”还有一个解释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一般说来,诗意是诗人们建构的和谐、充实、圆满的精神世界。如果突破诗歌的特性,扩大到人类存在的范围,可以把诗意看作是和人的整体存在相关的一种精神性氛围、气氛与韵味,如我们所说的“诗意人生”。
诗歌能够自成一格,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诗歌和散文结合,成为散文诗。既有散文的外观,又含有浓郁的诗意和音乐美、节奏美。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裁的是诗人波特莱尔。在我国影响最大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诗歌和戏曲结合,成为戏曲中的唱词和韵白。诗歌和交响乐结合,成为交响诗。F.李斯特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① 他创作了《塔索》等13首交响诗。B.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由6首交响诗组成,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和光荣历史。R.施特劳斯称他自己的《唐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作品为“音诗”,这是交响诗的别称。诗歌和电影结合,成为电影诗。1925年,法国先锋派理论家A.帕克莱提出“影片应该成为诗”。L.慕西纳克认为,电影最完善的体现是电影诗。J.爱泼斯坦认为,电影是最强有力的诗的工具。苏联电影艺术家对电影中诗的语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作出《战舰波将金号》《雁南飞》等作品。现在,我把诗歌和摄影结合起来,以摄影手法写诗,称之为“诗意摄影”。
2. 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中的诗意是狭义的诗意。
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管是牙牙学语的儿童还是耄耋老人,谁都会背几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先民高声放歌,到词人浅斟低唱,华夏大地上从来没有离开诗歌。志存高远者以诗抒怀吟志,人生失意者以诗安顿生命精神。诗歌在古代承担着外交、教化、取士用人的功能,诗人们也可自娱、娱人。现在,人们把诗歌和远方,看作摆脱苟且生活的途径。
诗歌在文学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唐代诗僧皎然说:“诗者,众妙之华实,六经之精英。”著名诗人艾青说:“诗,如一般所说,是文学的峰顶,是文学的最高样式。” 诗歌视诗意为生命,既要有佳篇,又要有佳句,而通篇要求诗意盎然。摄影艺术作品对诗意的要求则是宽松的。我在拍摄诗意作品时,有时借鉴诗歌名作的意境,有时直接取名诗名句作题目。
在诗意摄影创作中,我感到诗词与摄影是相通的。例如,山水诗与风景摄影的审美客体都是自然美。当我阅读古代诗词时,常常伴随着诗人神游于山川林野,脑际浮现出绚丽斑斓的景象;而当我捕捉云海烟岚扑朔迷离的瞬间时,心中往往涌现出浓郁的诗意。
多年摄影实践告诉我,要拍好风景作品就必须对祖国的河山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个初冬的傍晚,我拾级登上长江边的狼山大观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以古柏、幼松的剪影为前景,以彩云、江水为陪衬,烘托出落日的辉煌,喻意岁月流逝而天地、山川永恒。(图1-1)
我怀揣着书卷和照相机,开始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我行走在“杏花、春雨、江南”的乡间,感受到“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柔美。我行走在“白马、秋风、塞北”的高原,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1996年我随“黄河万里行”考察队驱车前往黄河源头。8月24日下午,在风雨中翻越日月山。下山途中,小雨渐歇。汽车在G109国道K2092公里处停下。我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惊奇。青海湖烟波浩淼,长空横亘一道带状云。(图1-2)于是,唐代王昌龄的诗句不禁脱口而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我见到青海湖的第一眼,竟与1200多年前王昌龄所述的景象相似。可见青海湖上空的带状云自古就有,反映了这里的地理气候特征。唐代天宝年间,哥舒翰曾筑城于青海龙驹岛,置神威军于海上,南拒吐蕃,西防突厥。诗中戍边将士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豪情与青海长云交融在一起。我伫立在青海湖边,已听不见羌笛和胡笳,唯有静心谛听天籁——大自然的呼吸声。高原的风轻拂我的衣襟,令我心旷神怡。
另一次诗景契合的情况发生在2003年8月11日。清晨,我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城向北来到益哇乡,缓缓翻滚的缱绻云雾缠绕在迭山的山腰。当拐过几个弯之后,藏身于山脊背后的白塔和藏传佛教寺庙悄然露出。(图1-3)原来这里是扎尕那风景区,这座庙宇名叫拉索寺。令我惊讶的是,这景象恰恰与《深山藏古寺》诗中“云雾山间绕,孤峰耸碧天”的诗句暗合。
我国一些有造诣的摄影家非常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由于唐诗宋词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助于丰富艺术想象,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他们作品的标题就有直接取自唐宋诗词的,如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日暮乡关何处是》《千里共婵娟》,薛子江的《千里江陵一日还》,黄翔的《海上明月共潮生》。袁廉民老师的《明月松间照》出自唐代王维的诗作,《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叶剑英元帅的诗句。这些标题更丰富了作品的意境。我在安徽黟县奇墅湖边,拍摄了一个绿树环抱的小村庄,就用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作标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图1-4)还有一次,我所居住的城市举办大型商贸活动,晚上燃放焰火。我望着一簇簇腾空而起的焰火,在空中散开,呈现五颜六色的造型,随后翩翩而下,不禁想起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于是,照片的标题就叫“东风夜放花千树”。(图1-5)
3. 诗意栖居
我的部分诗意摄影作品,拍的是广义的诗意,即我的诗意人生和同胞的“诗意栖居”。徐建东先生认为:“诗意,是一种生命的境界,与心灵、个性、尊严和人格息息相通,诗意存在于内心之中,存在于日复一日的平淡和真实中,存在于可能被我们忽略但始终与我们同行的匆匆的脚步声中。”① 这就是广义的诗意。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写道:
充满才德的人类,
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据此提出“人诗意地栖居”的命题。诗意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超越的方式,其核心处弥漫着自然的气息、神圣的气息以及自在、质朴的自由的气息。丁来先教授在《诗意人类学》中写道:“诗意地栖居意味着把内心体验到的诗意感由内心推广到外在的生活状态。广义的诗意隶属整个存在,早已经超出了诗歌与艺术作品的范围,向着人存在的四周扩散,并和人的更加广泛的生存发生了关联。诗意使人的存在充满了独到的精神性韵味。”①
神州大地是中华民族诗意生存的乐土。中国文化自身的诗意生存论传统源远流长。林语堂就曾高度赞誉中国文化的顶峰是“人生的艺术”,朱光潜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宗白华推崇 “艺术式的人生”,这些带有浓郁美学色彩的命题表述了已经渗透进中国人骨髓与血液中的生存智慧和人生态度。
我在行旅中,追寻着诗意的栖居。2003年8月,我来到位于甘肃、四川两省交界的郎木寺。“郎木”是藏语“仙女”的意思。郎木寺四面群山环绕,林木茂密,风景十分优美,有“东方瑞士”的美誉。一条叫 “白龙江”的小溪从镇中流过,小溪的北岸是隶属甘肃省的郎木寺镇,南岸隶属四川若尔盖县的纳木寺镇。这一带寺院群包含了三个部分,一是属四川的格尔底寺,一是属甘肃的郎木寺主寺,另一个是两大寺之间的伊斯兰清真寺。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的山川以及民风民俗组成了郎木寺的一切,藏回民族的同胞都在白龙江畔浣衣汲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过着平静安稳的幸福日子。这里的静谧是圣洁中的静谧,精致是苍凉中的精致,和谐是天地人神之间的和谐。(图1-6)
海德格尔说过,艺术的本质是诗意。诗意栖居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富有诗性的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合起来。在这种融合的趋势下,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是诗意的艺术家。当今中国正处在飞跃发展的时代,过上“诗意地栖居”生活的人们,完全可以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诗意人生。
诗意摄影缘起
诗意摄影不是摄影艺术的一个门类,在本书中是我对自己的摄影创作及部分作品的概括而命名的。诗意摄影是我以记录类摄影的拍摄手法,来追求艺术类摄影的审美理想。我不是职业摄影家。我的摄影创作主要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进行,而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但摄影确实是我的重要爱好。我逐渐把摄影和教学、科研结合起来,颇有成果,以致在摄影学术团体担任职务,并获得摄影专业正高职称。30年来,我用胶片照相机和数字照相机拍摄了十几万张照片,除去实用摄影、资料摄影,其中相当一部分创意作品可以归为“诗意摄影”。这和我的经历、性格有关。我自幼喜爱文学,后来跟随著名学者严迪昌教授研习明清诗词。我曾在学校里讲授《中国文学》《古代文论》课程。许多中外诗歌名篇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特别是古代诗词名句往往脱口而出。我是个淡泊的书生,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所惑。我的客厅里悬挂着友人范启文兄书写的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羡慕陶渊明、李白、苏东坡那样富有诗意的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我的家庭崇尚读书。我搬了几次家,不管在哪里,我家都是那个小区最晚熄灯的,常常是“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读了那么多的诗,我没有想到,自己最终不是用笔来写诗,而是用照相机来写诗。
吴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著名明清诗词研究专家严迪昌教授的私淑弟子。著有《旅游摄影与拍摄技巧》《风光摄影教程》《黄山意境——袁廉民风光摄影解析》《中国影像史》第七卷。其摄影作品、专著、论文多次获奖,家庭曾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
一、诗意摄影缘起 /1
1.何谓诗意 /3
2.诗情画意 /6
3.诗意栖居 /12
二、诗意摄影的题材 /15
1.景观 /17
2.人文 /55
3.天象 /78
三、诗意摄影的特征 /107
1.吟志 /109
2.缘情 /114
3.真实 /121
4.节奏 /126
四、诗意摄影的创作 /131
1.观物取象 /133
2.澄怀静虑 /139
3.情景交融 /144
4.虚实相生 /160
5.境生象外 /164
五、诗意摄影的至境 /169
1.意象 /171
2.典型 /178
3.意境 /186
六、诗意摄影的二十四品 /193
1.雄浑 /195
2.冲和 /198
3.空灵 /200
4.清旷 /203
5.闲适 /206
6.高峻 /208
7.壮阔 /210
8.飞动 /212
9.荒寒 /214
10.粗犷 /217
11.实境 /219
12.自然 /222
13.明净 /226
14.豪放 /228
15.苍润 /231
16.澹远 /233
17.沉着 /236
18.含蓄 /238
19.悲慨 /242
20.虚静 /246
21.幽邃 /248
22.诙谐 /250
23.疏野 /252
24.隽雅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