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代序)(节选)
叶舒宪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一、我从哪里来?
人类群体的原初组合是以血缘和族群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一个血缘家族或一个族群部落的根本凝聚力所在,就是该群体所讲述并由全体成员所分享的信仰和神话,以及配合神话讲述的仪式行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国家时代,这样一类配合创世神话的仪式行为被人为宗教所整合和制度化,如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礼拜日制度。由此逐渐形成特定的社会共同体赖以传承和发展其文化的核心意识与精神纽带。创世神话是被社会群体传承和讲述的所有神话故事中最重要也最具权威性的一种。唯其如此, 《创世记》才有可能被堂而皇之地敬奉在《圣经》的第一篇!
创世神话通过讲述宇宙起源和人类由来的故事,给族群奠定最基本的文化观念和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如法国当代哲学家让吕克·南希说:“一个共同体,就是一个在一起聆听同一个故事的人群。”通常,创世神话的讲述者和听讲者属于同一种信仰支配下的群体。他们通过对创世神话的认同,以本族的利益代表人类的利益,以本族的视角看待宇宙和自然,确认以人与自然世界关系,以及本族与他族的关系。从这种认知效果看,神话的神圣叙事,其文化功能在于奠定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在此过程中,每一族群的创世神话之产生,都不免带有强烈的我族中心主义倾向。
只有当神话的世界观被科学的世界观所取代,整体性的全球文化的观念才会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才有条件形成。19世纪的马克思希望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现实中找出一种能够解放全人类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大历史观相当明确:从原始时代的共产社会,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最终通向共产主义。这是一种将人类往昔历史和未来史整合为一体的世界观的体现。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继承着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现实的初衷,同时更多关注文化观念对人类行为的支配作用。当今学界方兴未艾的“大历史”或“全球史”潮流,其实质是在信仰衰微的条件下填补创世神话缺失带来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空白。
自古以来,“我从哪里来”的叩问,一定还联系着“世界从哪里来”“人类从何而来”“我的族从何而来”的系列叩问。这就是所有的创世神话所共同蕴含的一种基本精神:不忘初心,溯源求本。神话以故事形式回答此类终极之问,看似非理性的想象产物,但是这种精神本身却足以开启理性和哲学的大门。由此而形成一种系统思维的方式,可以称为“创世神话式的思维”。这种系统思维,在人类思想史上发挥的是思想范型的功能,它足以不断催生与时俱进的新知识,变换着不同时段的不同答案。
叶舒宪,北京人,文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荣誉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组专家。1999—2000年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2009年台湾中兴大学客座教授。著作有《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等55部,译著《萨满之声》等7种。
王宪昭,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各民族神话研究及神话数据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及《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化母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等其他基金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创世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等20余部,发表神话学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