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评弹艺术在数百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了众多大师和名家,朱雪琴就是其中十分耀眼的一位。作为一名女性艺人,她所创造的第一个女声弹词流派“琴调”,她与郭彬卿开创的女上手、男下手合作的“朱郭档”,表演风格影响深远,至今为人称道,在评弹发展史上留下一道浓墨重彩的印痕。为朱雪琴先生著书立传,既是缅怀她对评弹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更是把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女性从旧时代到新社会的坎坷而丰富的经历展现给读者,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她备受苦辛而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荣辱不惊、豁达乐观的精神。
朱雪琴先生是一代大家,成名很早,在评弹界乃至文艺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余生也晚,第一次见到她是在1985年3月,上海评弹团青少年业余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当时先生已六十开外,动过几次大手术的她依然精神矍铄,毫无架子,热情地欢迎我们参加评弹学习并希望我们青少年学生多听评弹、多了解评弹。从小喜爱琴调艺术的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名家,兴奋了好多天。1987年我考入了上海戏曲学校评弹班,和她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每月的六号是团里发工资的日子,总能见到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我在团部大厅练习三弦,她走了进来,停下脚步,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然后走到了我面前。我当时非常紧张,她走近后,和蔼的笑容和浑厚的嗓音让我顿时放松了不少。“小鬼啊,弦子弹的不错,但是肩胛不能歪,不好看,在台上台风要正,来,我来示范给你看……”她拿过三弦,非常认真地演示和讲解,这段情景让我终身难忘。其实她当时并不认识我,但她知道这是团里的学员,像她这样的前辈们早已把艺术当成了自己终身的事业,把团队当成了自己的家,团里的青年无疑就是她们的接班人。
之后,在陈红霞老师的带领下,我走进了朱雪琴先生的家里,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这样一位大艺术家的谦逊、热情、宽厚,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她的家里总是那么热闹,朋友、同事、学生、票友等等,都喜欢去她家坐坐,谈谈艺术聊聊天,她喜欢那样的氛围。其实她自己话并不多,甚至基本不讲话,她喜欢听别人谈天说地,尤其是年轻人的聊天,她听得很仔细,也会提些问题。她总是打趣说:“我老太婆也不能落后,要跟上时代……”我们几个青年学员也经常会去她家里讨教,只有在讲起她的艺术时,她的话才会多起来。她讲到琴调唱新题材的变法,有一次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特别详尽地分析了《琵琶记??哭坟》的唱法和郭彬卿的伴奏技巧。还拿出一段她借鉴快蒋调唱腔而唱的一版,和原来的《哭坟》差别很大,她还说,因为散板多了,琵琶就托不进来,为此她和郭彬卿还争论了好久。可惜这版录音我后来再也没有听到过。
朱雪琴先生的晚年生活算是平稳丰富的,当年上海评弹团女名家三鼎甲中,朱慧珍先生五十不到即遭劫难而去,徐丽仙先生亦只有五十余岁就患病身去。朱雪琴先生在七八十年代虽也连续动过几个大手术,然生命力很顽强,这应该也是她的性格使然。她的艺名雪琴二字,就是听客看到她虽是女孩,却生有男生之豪气,即把清末湘军名将彭玉麟的字——雪琴二字题为她的艺名,所以她也成了绝无仅有的由男演员做下手的女上手。她的性格中有一种坚韧的不怕难、不服输的自信,在晚年依然克服病痛,尽力提携新人、热心社会活动、排演长篇新书等,忙得不亦乐乎。家中经常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她家的保姆有时不免要跟她埋怨,一个月茶叶要用掉好几斤,有时饭点到了还要留饭,但是她始终没把这些当回事,她喜欢热闹,喜欢大家聚在一起说评弹。
朱雪琴先生七十二岁去世,她在最后一两年里饱受病痛的折磨。以至于我去拜访她,要向她讨教艺术时,她已经不能像以前很投入地讲述了,讲了几句就痛得讲不下去了,只能无奈的跟我说:“小鬼啊,我实在讲不动了,下次我精神好些再讲吧……”朱雪琴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六年了,每每忆起当年的情景心情总是难以平静。尤其令人钦佩的是,她去世后,多少年来,人们只要提起朱雪琴的人品和艺品,无不交口称赞,她乐于助人、爽朗大度、勇于担责的品格为人津津乐道。
这次由常熟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陶春敏先生撰写的《朱雪琴传》成稿出版,这是对朱雪琴先生最好的缅怀。春敏兄的本业是教书育人,但对曲艺尤其评弹艺术研究颇深。为撰写此书,他注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遍访相关人士,查阅大量资料,搜集整理照片等,终于编撰完成。在此特别感谢他的辛勤付出。
我们深切缅怀老一辈艺术家,也正是要弘扬她们的精神,把评弹事业传承好、发展好!
高博文
上海评弹团团长
陶春敏,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1977年2月出生,江苏常熟人,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教育专业,1999年至今在常熟市莫城中学、尚湖高级中学任教,常熟市学科带头人。
少年时代即与评弹结缘,以听书赏艺、收藏整理评弹资料为乐,2001年开始主编《评弹票友》月刊(现名《评弹苑地》),多篇文章在《曲艺》《新华日报》《繁荣》《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评弹文论选辑》《评弹艺术》等书刊上发表。
现为苏州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常熟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理论研究传承委员会委员、《评弹艺术》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