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分寸》自序
马尚龙
不冷不热,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不强加人。
如果将这十六个字理解为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要领或者是技巧,好像也不无道理。尤其是将这十六个字理解为上海人的普遍做派,越看越像了。我不知道是这十六个字无意间写出了上海人的秉性,还是上海人的处世哲学从来就是贴合了这十六个字。
分寸,在上海话中,很多人读作“fencun”,和普通话很接近,不过老派的上海人,是习惯说成“vencun”的,和上海话中的“份”同音。
我一直在求解分寸为什么会读成份寸。分和寸都是中国制式的长度单位,一尺有十寸,一寸有十分。讲究分寸,那就是讲究精细。“分”在上海话中,不管是名词还是动词,没有多音,但是唯独在“分寸”上,失了分寸。
很有可能,上海人的分寸,本当是“份寸”。若是分寸,分和寸同义重叠,没有什么值得计较的。份寸则不同,寸是长度单位,份是数量单位,两个不同的度量单位合二为一,既要在长度上精确,又要在数量上无错,这是复合型的要求。复合型是有难度的,份寸也就有讨论价值了——份寸恰好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是否成功的复合型考量。
新生代的上海人,接受的是普通话语言和思维,满足了分寸,遗落了份寸,以至,“份寸”有点讲不通了。就像这本书,讲究的是上海做人做事的份寸,若是由一位上海籍语音艺术家诵读,读出来的也是份寸,不过,从书名开始,写出来的是“上海分寸”。幸好,谁都能意会分寸是于细微中见卓著。
凡事皆有分寸,并非凡事都在讲分寸。因为分寸不是口号,也没有理论教科书,分寸是靠拿捏才能感觉是否得当的。上海的分寸,是上海人的拿捏,不在上海人的脸上,是在上海马路、建筑、弄堂、商店里,是在上海人的家庭、学校、亲情、朋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