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道(论古琴的思想体系)》为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研究中国古琴的著作。1935-1942年,高罗佩来到东亚地区进行文化研究,对中国古琴产生浓厚兴趣,以英文写成《琴道》一书,此书旁征博引,将古琴乐谱、各种琴学著述,以及涉及古琴的文献资料精心译成英文,并加注释,被认为是古代琴学研究领域的作品。
《琴道(论古琴的思想体系)》内容包括古琴原始资料、琴人的心境与原则、琴曲的意义、指法的象征符号、关于古琴的著名故事、古琴相关文献、古董古琴等,并附精美插图。对古琴深有研究的教授李美燕翻译的版本文字优美,可读性强。
“琴声虽可状,琴意谁可听?”
本书试图描述中国七弦琴的文化意义。七弦琴通常被称为“古琴”;弹奏古琴的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年之久,它能奏出柔和且极雅致的音乐,主要作为独奏乐器之用。
然而,促使本研究产生的原因,乃在于古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而非它悠久的年代与迷人的乐声。因为很久以前,古琴便从其他乐器中独立出来,成为文人——结合官员、诗人、画家、哲学家的群体——不可或缺的随身之物,因其优美高雅的情趣,古琴逐渐成为文人生活的象征。当古琴成为一种特殊思想体系的核心时——这个思想体系正好包含了旧式中国文人兼容并蓄的特质——音乐则变成了它的次要属性。
虽然本书关注的是古琴的思想体系(包括古琴的起源、发展与最后的定型),不过还是得提及音乐本身。我对音乐学仅略知一二,尽管意识到本书已涉及应该留给音乐学家处理的专业领域,但我仍然必须周全地探讨古琴的所有面向。虽然本书主要是为东方学学者而作,希望他们注意到这个在中国文化中较罕为人知的一面,但我最期望的是在音乐学家中找到读者。音乐学家可能会在这里发现一座真正的中国古代音乐的宝库,透过以历史音乐学原理为基础的科学分析,在这些丰富的资料中发展出有可能会革新现在东西方对中国古代音乐看法的新成果。这样的古琴音乐确实可傲称为“太古遗音”——从遥远古代遗留下来的音乐。
整理出一份还算详尽的音乐学资料出处列表,并且批判性地讨论它们,这是有必要的,希望它们能协助音乐学家进一步研究在本书中只做简略探讨的这些问题。然后,要是他们之中有人能编纂一本完整的古琴指南,那我至少能卸下部分身负的重责。古琴带给我许多乐趣,古老的旋律使沉闷的夏夜有了生气,弹奏轻快的“散起”经常能激励我继续与一本又一本陈旧中国书卷里的难解章节奋战,在撰写这本关于古琴思想体系的作品期间,琴乐一直激励着我。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传统的音乐观念
第三章 古琴研究
第一节 原始资料
第二节 起源与特性
第三节 琴人的心境与原则
第四节 选文
第四章 琴曲的意义
第五章 象征
第一节 术语与名称的象征
第二节 音色的象征
第三节 指法的象征符号
第六章 联想
第一节 古琴与鹤
第二节 古琴与梅树,古琴与松树
第三节 古琴与剑
第四节 一些关于古琴的著名故事与经常被引述的段落
第七章 结论
附录一 西方的古琴相关文献
附录二 中国的古琴相关文献
附录三 古董古琴
附录四 中国古琴在日本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