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电路分析导论,电路元件,线性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线性电路的输入/输出时域分析,线性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和s域分析,双口网络,图论及线性电路矩阵分析法,PSpice、EWB等EDA工具在线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并在相关章节的复习思考题中提供了相应的练习。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第1章 电路分析导论 1
1.1 引言 1
1.2 电路模型和集中参数假设 1
1.3 电路的基本变量和关联参考方向 4
1.4 功率和能量——电路的复合变量 6
1.5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电荷守恒公理 8
1.6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与能量守恒公理 10
1.7 特勒根定理 11
1.8 总结与思考 15
1.8.1 总结 15
1.8.2 思考 16
习题1 16
第2章 电路元件与电路分类 19
2.1 二端电路元件的数学抽象及描述 19
2.1.1 二端电阻 19
2.1.2 二端电容 25
2.1.3 二端电感 30
2.1.4*二端忆阻元件 33
2.2 独立电源 34
2.3 基本信号 39
2.3.1 复指数信号 39
2.3.2 单位阶跃信号 40
2.3.3 单位斜坡信号 41
2.3.4 单位冲击信号 42
2.4 多端电路元件的数学抽象及其描述 45
2.4.1 多端电阻 46
2.4.2 多端电感 58
2.4.3 多端电容 61
2.5 电路元件的基本组与器件造型的概念 61
2.6 电路分类 62
2.7 总结与思考 63
2.7.1 总结 63
2.7.2 思考 66
习题2 67
第3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75
3.1 电阻电路等效分析法 75
3.1.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75
3.1.2 电阻的三角形连接与星形连接 77
3.1.3 电阻电路等效分析法应用示例 81
3.2 支路电流法 87
3.3 节点分析法 89
3.4 网孔电流法 98
3.5 总结与思考 104
3.5.1 总结 105
3.5.2 思考 109
习题3 110
第4章 电路定理 116
4.1 叠加定理 116
4.2 替代定理 120
4.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122
4.3.1 戴维南定理 122
4.3.2 诺顿定理 124
4.3.3 定理使用的技巧 125
4.4 互易定理 132
4.5 对偶原理 135
4.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37
4.7 总结与思考 138
4.7.1 总结 138
4.7.2 思考 140
习题4 140
第5章 电路的时域分析 145
5.1 一阶电路分析 145
5.1.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45
5.1.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51
5.1.3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155
5.1.4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159
5.2 一般电路系统I/O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162
5.2.1 电路系统I/O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162
5.2.2 初始条件的确定 166
5.2.3 电路系统微分方程的求解 172
5.3 冲击响应和阶跃响应 179
5.4 卷积与零状态响应 185
5.4.1 卷积的定理 185
5.4.2 卷积的几何解释 187
5.4.3 卷积的性质 189
5.5 卷积积分应用 193
5.6 总结与思考 196
5.6.1 总结 196
5.6.2 思考 197
习题5 198
第6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205
6.1 正弦稳态分析基础 205
6.1.1 正弦信号的基本概念 205
6.1.2 线性时不变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和正弦量的相量 206
6.1.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09
6.2 阻抗、导纳和相量模型 211
6.2.1 二端电路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211
6.2.2 多端电路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215
6.2.3 阻抗和导纳 216
6.3 相量分析法 220
6.3.1 等效变换分析法 221
6.3.2 相代数方程描述电路法 222
6.4 正弦电路的功率 227
6.4.1 二端网络的功率 227
6.4.2 正弦稳态的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232
6.5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分析 233
6.5.1 电子技术中的非正弦周期信号 234
6.5.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正弦稳态响应 236
6.5.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功率 237
6.6 谐振电路 238
6.6.1 串联谐振电路 238
6.6.2 并联谐振电路 242
6.6.3 耦合谐振电路 245
6.7 总结与思考 247
6.7.1 总结 247
6.7.2 思考 249
习题6 250
第7章 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255
7.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255
7.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256
7.3 拉普拉斯反变换 260
7.4 复频域电路分析方法 263
7.4.1 基本电路元件的复频域模型 263
7.4.2 复频域电路分析方法 265
7.5 网络函数的定义 268
7.6 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270
7.7 网络函数的瞬态响应 272
7.7.1 极点与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 273
7.7.2 零、极点与冲击响应 274
7.8 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276
7.9 总结与思考 281
7.9.1 总结 281
7.9.2 思考 282
习题7 282
第8章 双口网络 287
8.1 双口网络的参数 287
8.1.1 短路导纳参数(y参数) 287
8.1.2 开路阻抗参数(z参数) 290
8.1.3 混合参数 291
8.1.4 传输参数 294
8.1.5 双口网络参数之间的关系 296
8.2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302
8.3 双口网络的相互连接 304
8.3.1 双口网络的串联 304
8.3.2 双口网络的并联 305
8.3.3 双口网络的级联 307
8.3.4 双口网络的混联 308
8.4* 双口网络有效连接的判别和实现 308
8.5 双口网络的黑箱分析法 311
8.6 总结与思考 313
8.6.1 总结 313
8.6.2 思考 313
习题8314
第9章 图论及LTI电路系统的矩阵分析法 320
9.1 图论基础 320
9.1.1 图 320
9.1.2 回路 322
9.1.3 树 322
9.1.4 割集 323
9.1.5 基本回路与基本割集 324
9.2 电路系统的图矩阵表示 324
9.2.1 关联矩阵 324
9.2.2 基本割集矩阵 327
9.2.3 基本回路矩阵 328
9.2.4 图矩阵间的关系 331
9.2.5 支路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331
9.3 支路电压电流关系——VCR方程 333
9.4 节点分析法和基本割集分析法 337
9.4.1 节点分析法 337
9.4.2 基本割集分析法 342
9.5 网孔分析法和基本回路分析法 344
9.6* 改进节点分析法 349
9.7 总结与思考 353
9.7.1 总结 353
9.7.2 思考 355
习题 9356
第10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 362
10.1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 362
10.1.1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简介 362
10.1.2 电子设计自动化简介 364
10.1.3 PSPICE简介 366
10.2 Multisim软件基础 368
10.2.1 Multisim简介 368
10.2.2 Multisim基本操作 371
10.3 Multisim电路分析方法 376
10.3.1 直流工作点分析 376
10.3.2 交流分析 379
10.3.3 瞬态分析 380
10.3.4 扫描分析 382
10.3.5 傅里叶分析 384
10.3.6 噪声分析 385
10.3.7 失真分析 386
10.4 Multisim应用实例 388
10.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仿真 388
10.4.2 电阻、电容、电感的电原理性的仿真 390
10.4.3 电阻电路等效分析法的仿真 395
10.4.4 叠加定理的仿真 398
10.4.5 电路时域分析的仿真 399
10.4.6 耦合电感去耦合等效变换的仿真 401
10.4.7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仿真 404
10.4.8 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仿真 407
10.5 总结与思考 410
10.5.1 总结 410
10.5.2 思考 411
习题10 411
主要参考文献 413
附录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