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以杜陵为核心, 涵盖西安汉文化的文史资料和文物保护汇编。全书共分九编: 概况、文化、图像、诗词歌赋、史料典籍、名人、新生、学术研究、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位置
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主要分陕北高原、关原和陕南山地三大部分。关原介于陕北高原与陕南山地之间,因区域内自然条件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很早就有先民在此生活、繁衍。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城市,古称长安,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和四大古都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安位于陕西的中部,市域在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L109。49’之间。而杜陵的具体方位是北纬34。18’、东经1 09。03’,大致位于西安市城区的东南郊,东瞰、7产河,南望秦岭,与明藩王朱棱墓咫尺相对。
西安、咸阳境内的汉唐帝陵主要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及群山之间。其中,汉陵有9座分布在咸阳原上,距西安主城区约20千米,依山分布的18座唐陵距西安主城区超过50千米。汉唐帝陵中,只有汉文帝霸陵和汉宣帝杜陵分别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南郊的白鹿原及少陵原上。杜陵是距离西安主城区的汉代帝陵,距市中心(明城墙)约10千米,距大雁塔约5千米,交通便利,是西安市区极其重要的汉代历史文化资源。
自曲江新区二区扩区后,杜陵成为曲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曲江新区是陕西省、西安市确立的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曲江新区充分依托西安大文化、大旅游趋势,相继建成六大遗址公园和系列文化广场,区域内人文荟萃、游人如织,是国内外的文化旅游胜地。杜陵作为曲江新区二期最为重要的文化生态核心,具备旅游发展和基础配套的双重潜力,也为公园建设与周边城市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杜陵东临、?产河、白鹿原,南瞰秦岭,北望咸阳原。自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长安的游览胜地,颇具盛名。杜陵所处的杜陵原,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是汉代帝陵与朝臣陪葬墓、唐代佛寺、明代藩王墓等物质遗存,使这里拥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汉文化遗存以宣帝杜陵为核心,又有王皇后、许皇后和丙吉、张安世、赵充国等大臣的墓葬分布在周围。到了隋唐时期,在少陵原阳坡上兴建了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等佛教寺院,与涌水南岸的法幢寺、禅经寺、洪福寺、观音寺组成的樊川八大寺,一时僧侣云集,佛教大法盛行。而在杜陵的西南侧,是明代分封在陕西的秦王及其支衍的郡王等王族宗室墓葬群。明太祖朱元璋建藩封王,将地位仅低于皇太子的次子朱校封为秦王,开府西安。此后200多年间,共有13位藩王、1位世子、16位王妃、38位郡王去世后,埋葬在少陵原上。当年的陵墓建筑均高大宏伟,陵前殿堂楼阁错落有致,墙垣环绕,形成各个完整独立的墓园。如今这些墓葬散落在村落、庄稼地中,保存比较完整,是西安周边又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第二节 地质地貌
就相对独立的地貌单元而言,西安处在关原的中部。关原又称渭原,占据着渭河的中下游地区,东宽西窄,东西长约360公里,故有“八百里秦川”之说,面4方公里。
关原西高东低,是在华北地台渭河地堑的基础上因地壳不断下沉并接受泥沙堆积而形成的,海拔325~750米原上有三级河流阶地以及河滩地、山麓冲积扇等,为渭河及其众多支流泥沙沉降与堆积的结果。
西安市横跨渭河,北靠渭北荆山黄土台塬,南倚秦岭山脉,西至黑河西面的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东为零河和灞源山地,襟山带水,海拔在345~3767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