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玛丽·比尔德?
英国“国宝”,可与苏珊·桑塔格比类的女性知识分子。
古典学大师,因博客“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而收获粉丝无数,因观点常常犀利而奇特而被贴上“颠覆者”的标签。
重磅著作:《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活》。
媒体誉之“博客女王”。
◎她为什么研究希腊罗马?
有用:历史学的目的乃是增进人类的理解力。比尔德“透过古代世界的深镜头来看世界”,为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解药良方。
有趣:罗马人讲哪些笑话?模仿罗马人做菜是不是一个好主意?用那个古典人物来类比美国前总统布什?
在成名之前,她曾有段黯淡的时光,但她最终走出阴霾,开始写书评、写博客、写推特、拍纪录片……
◎从零开始的剑桥生活是怎么样的
她在剑桥工作30多年,在这两本书中将为你解开笼罩在剑桥生活之上的迷雾。
她会给你提供剑桥入学的专业建议,让你不要去走培训机构的歧途。
她会带你一起按小时全景地走近一个剑桥教授一天的生活。
她会告诉你剑桥生活乃至英国学术圈中那些最神秘、最有趣的事情,比如波特酒。
这样聪明有趣接地气的灵魂,你不好奇吗?
一位大学教师的生涯意义非凡—也趣味盎然。除此之外,我想不出什么更胜一筹的谋生手段了。大学教师的工作也很辛劳,也会遇到不尽如人意之事,更是经常被大家误会。记者在缺少新闻素材时,总会抨击我们应得的三个月暑假,或者是拿牛津、剑桥大学开刀,煽动群众对大学录取流程“不公”的愠怒。我们这些老师真的只会录取那些懂得分辨波特酒与雪莉酒的学生吗?还是说我们只会录取学过如何应对那些根本难以理解—老实说,疯狂—的面试问题的学生?
自2006 年4 月起,我的博客—“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A Don's Life)—开始分享真实的大学工作日常,也尽力解开一些讹传。与谣言相反,我们的暑假不是“假期”。你在高尔夫球场或是沙滩上根本看不见我们的踪影(除非我们在海岸甲壳虫车上工作)。我们要求考生想象自己变成白炽灯或者草莓,并非是在凭空编造面试考题,我们旨在区分出那些心存侥幸的考生(内部解释见《牛津剑桥面试:真老师货真价实的建议》)。
当然,剑桥大学不是一所“典型”的大学。可能也没有典型的大学一说。我在三所大学任教,有英国的,也有美国的,每所大学各具特色,大不相同。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确信《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书中的很多主题会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学中出现(见《学术权力与男权涌动》)。
我是位古典学者,大家总是倾向于认为古典学者属于小群体,但其实这类人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稀少。书中的博客在努力呈现学习希腊罗马文化那愉悦的点点滴滴及其意义所在:从古罗马笑话(见《是什么让罗马人发笑?》)到罗纳河里发现一尊磨损的塑像,它或许是(或者,很可能不是)尤利乌斯·恺撒的肖像(见《恺撒的脸?得了吧!》)。
书中收录的文章,除了在必要之处附加上解释,纠正博客的拼写错误,并在需要之处(经常阅读博客“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的读者知道后定能宽慰)加上省略号外,与博客上的原文出入不大。读者可以依照任意顺序阅读这些文章。但是,从我最初试探性地撰写博客《粉或是紫》,到最后熬成半职业性的博客作者,此书的内容之间还是存在着贯通前后的叙事线索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博客让我的生活看起来比现实中更激动人心,也更为充实。我很努力地捕捉着日常生活的点滴滋味(见《一个大学教授的生活缩影》)。但是一晚批改十五份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续情况的论文(尽管主题很吸引人),一早在图书馆没找到自己遗失的西塞罗(或是李维)重要文献,这二者通常都没有太多“写成博客”的价值。
分享教育学生与思考学生进展的日常也不太容易。毕竟没有本科生愿意看到自己最近未通过的论文或是试卷被放到网上,引起全世界围观。也没有博士生乐意看到自己论文的最新章节被公开解析。这点在阅读时请千万牢记,也请翻阅本书末尾的文章,深入了解笔者对“博客世界”的反思。
在书中也会发现笔者与许多评论者日益密切的关系。别的博客大多数评论都是辱骂的话语。但“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的博客评论却并非如此,这里的评论总是妙语连珠,能看出评论者对所探讨主题具备的学识和经验,无论是关于圣卡斯伯特的遗骸,大卫·贝克汉姆的新文身,抑或是罗纳河塑像的真实身份。书中收录了一些笔者很喜欢的评论,而且与博客上保持一致(有时会有所删减,但是其他方面没做任何改动)。
非常感谢读者允许自己的评论被收入此书中。这本由博客汇编而成的书要献给这些年来经常给予博客评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