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被誉为“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奠基之作”,是教育学名著《家庭教育》的姊妹篇。书中全方位聚焦儿童心理教育问题,分阶段探讨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
对于婴幼儿,注重动作、语言和感知力的发育,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长子一鸣出生后的808天,是我国首例关于儿童心理的长期个案研究。
对于三岁以上儿童,从游戏、好奇心、美感、思想、道德等方面,结合丰富实例与细致分析,探寻儿童的感性与智性世界。
陈鹤琴特别重视“环境”的因素,提出:“环境愈复杂,学习的机会愈多;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愈快。”
适读人群 :年轻父母、儿童教育研究者 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的机会。——陈鹤琴
这是我国首例关于儿童心理的长期个案研究。
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彼时第一次做父亲。刚从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学成归来的他,用当时最“潮”的方式,给新出生的长子一鸣,拍了86张照片,并逐日记录下孩子在身体、动作、语言、心理方面的种种发育。由此,展现了一个孩子从婴儿到幼童再到儿童的成长历程。
书中特别侧重对儿童心理的观察与探索。揣摩幼童心理,如雾里探花:
1. “游戏”对于儿童究竟意味着什么?
2. “好奇心”从何而来?
3. “惧怕”是天生的还是经验的?
4. “知识”的获得到底和什么有关系?
5. “学习”的进步,到底有没有加速的法门?
6. “美感”的养成,“色彩”的偏好,如何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7. “思想”的触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8. “道德”的观念,如何做到因势利导?
这本开创了中国儿童心理研究之先河的经典著作,为我们留下了陈鹤琴先生最宝贵的观察与思考。其所尝试的原理、方法,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陈鹤琴(1892-1982),我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开创者、儿童心理学奠基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并留学美国,1918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1920年开始儿童活动个案追踪研究,开创\"中国化\"\"科学化\"儿童教育研究先河,从而为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其姊妹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成为中国现代幼教经典。
自 序
第一章 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
第二章 幼稚期之意义
第三章 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
第四章 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续)
第五章 儿童身体之发展
第六章 一个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七章 模 仿
第八章 暗示感受性
第九章 游戏
第十章 玩具
第十一章 好奇心
第十二章 惧怕
第十三章 哭与动作的抑制
第十四章 知识
第十五章 学习
第十六章 言语
第十七章 美感
第十八章 儿童的绘画
第十九章 思想
第二十章 道德问题
第二十一章 男女性的分别
第二十二章 特殊儿童:耳聋和口吃
第二十三章 研究儿童的历史
第二十四章 研究两岁以内儿童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