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作为使节出使西域,开启的中国与中亚及欧洲国家进行商品贸易的陆上通道。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用“丝绸之路”一词命名了这条人类历史上为悠久且意义为重大的商品贸易通道。两千多年来,那些行走于崇山峻岭、茫茫戈壁和浩瀚大漠的民间商队,驼铃叮当,穿梭往来,其艰辛和危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丝路驼铃》一书以王莽篡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郑凯等人北上匈奴腹地,西去戈壁大漠,翻越雪山冰峰,与试图分裂祖国和破坏丝路畅通的各种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安玉会,河南省临颍县人。毕业于兰州大学,曾留学美国,执教于郑州大学。曾在加拿大中文报刊上发表《哗如晴天散彩虹》《生肖猴年话猴运》《软红光里涌银山》《笑指沧浪可濯缨》等作品。□0□0年,作品《九十二年岁月辉煌》获郑州大学□0□0年“我的郑大岁月”征文二等奖。
楔子
第一章 路遇商贾
第二章 燕然公主
第三章 匈奴单于
第四章 龙城大会
第五章 热曼成婚
第六章 乌孙双都
第七章 郅支之城
第八章 绿洲城国
第九章 还保龟兹
第十章 华山拜天
第十一章 楼兰姑娘
第十二章 行商安息
古今地名(含山川、河流)对照表
《丝路驼铃》:
楔子
新天凤三年(16年)6月,在西域都护府城通往焉耆的大道上,行进着一支上千人的队伍。队伍前面旌旗招展,帅字旗上斗大的“新”字迎风招展。旗下,一位身着铠甲,腰挎佩剑的中年男子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他左手勒着马缰绳,右手提着长柄大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直射远方,此人就是新任西域都护李崇。李崇身后是三十名执旗兵,执旗兵后面是三百多名骑兵,骑兵后面是数十辆武刚车,武刚车后面是三百多名手执高大盾牌和长载的盾牌兵,盾牌兵后面是三百多名弓弩手,弓弩手后面是手持长矛的三百多名步兵和数十辆辎重车。队伍行进有序,步伐雄壮。突然,从队伍中传出了震天动地的歌声:
大漠阔兮戈壁广,
天风卷兮流沙狂,
西域旷兮壮未央。
日西沉兮驼影长,
飞沙落兮月光亮,
丝路遥兮商队忙。
雪山水兮清流淌,
绿洲美兮鱼米乡,
风吹草兮见牛羊。
壮士行兮挎刀枪,
汉儿女兮戍边疆,
洒热血兮慨而慷。
原来将士们唱的是《西域之歌》。传说这首《西域之歌》是在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的基础上,由汉武帝时乐府的协律都尉李延年创作而成的。它以浑厚大气、音域高亢、节奏雄壮而深受朝野和军旅的喜爱。
此时正值王莽新朝时期。新始建国五年(13年),西域焉耆国在匈奴人的支持下发兵攻打西域都护府。叛军连克数城,攻占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乌垒城,杀死了西域都护但钦。为讨伐叛逆,王莽派遣行伍出身的朝中虎将李崇接任西域都护,随同五威将王骏出师西域。李崇作为新任西域都护,受命于危难之时,带领上千人马奔赴到了西域疆场。
歌声雄壮,士气高昂,李崇回望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顿感信心倍增。他想:“也许此时王骏将军率领的新朝军队和西域属国龟兹、莎车、尉犁、姑墨、危须等的七千兵马已经抵达了焉耆都城王治员渠城了吧。”
正当李崇若有所思之时,一个哨探飞马来报:“都护大人,焉耆王派使节向王骏将军诈降,却又在险要地段设下伏兵。当王将军带领队伍进入他们的伏击圈后,他们突然发起攻击,致使王将军率领的人马损失惨重。焉耆王还对姑墨、尉犁、危须国所派的兵马行离间计,使得随同王将军参战的姑墨、尉犁、危须国三国的兵马临阵倒戈,从背后向王将军发起袭击。王将军战死,其部全军覆灭。现在,叛军又向我们这里杀来,请都护大人定夺。”
李崇听此禀报,不由得仰天大叫:“卑鄙叛军,有你无我!”随即令骑兵分列左右两旁,命武刚车排列前方,盾牌兵持盾和长柄铁戟在武刚车两旁环绕,布成了一个“营寨”。“营寨”内弓弩兵和步兵手持强弩、弓箭,等待射杀冲来之敌。
刚刚部署完毕,焉耆国叛军和匈奴兵马已经从正前方冲杀过来。李崇命骑兵从左右两侧杀出,冲入敌群,与叛军厮杀在一起。
一时间杀声震天,头颅和四肢满地飞滚,血水飞溅,战马嘶鸣,乱作一团。怎奈寡不敌众,不多时,李崇的三百多骑兵就已经所剩无几。叛军见李崇的骑兵已经被消灭,就向“营寨”蜂拥压来,李崇部与叛军展开了近身对攻。随着鼓、锣轮番作响,强弩一排排射出,叛军应声倒地。蜂拥而至的敌人骑兵被一排排强弩利箭射得人仰马翻。叛军的冲击被打退,他们丢下一千多具尸体,带着上千名伤兵向焉耆国方向溃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