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体长冠军梁龙、小脑袋的腕龙、食量大的雷龙、食草动物板龙、五根前指的始盗龙、不像恐龙的埃雷拉龙、同类相食的腔骨龙、水陆生存的马门溪龙、长有脸颊的大椎龙、长有头冠的冰脊龙、长有双角的角鼻龙等内容。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学习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特别是科学素质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既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持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复兴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创新本领尤为重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素质的提升不仅仅关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更是涉及公民精神文化追求的大问题。
科学普及是实现万众创新的基础,基础更宽广更牢固,创新才能具有无限的美好前景。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大力加强科学教育,使他们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让他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自觉投身科学,实现科技创新的接力和传承,是现在科学普及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虽然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有提高,但发展依然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这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我国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0%。所以,在提升人民群众科学素质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
我国已经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需要科学技术来引航。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希望拥有更多的科普作品来传播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方法和弘扬科学精神,用以营造浓厚的科学文化气氛,让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比翼齐飞。
为此,在有关专家和部门指导下,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科普作品。主要针对广大读者的好奇和探索心理,全面介绍了自然世界存在的各种奥秘未解现象和最新探索发现,以及现代最新科技成果、科技发展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前沿性和可读性,能够启迪思考、增加知识和开阔视野,能够激发广大读者关心自然和热爱科学,以及增强探索发现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全民科普阅读的良师益友。
前言
体长冠军梁龙
小脑袋的腕龙
食量大的雷龙
食草动物板龙
五根前指的始盗龙
不像恐龙的埃雷拉龙
同类相食的腔骨龙
水陆生存的马门溪龙
长有脸颊的大椎龙
长有头冠的冰脊龙
长有双角的角鼻龙
牙齿锋利的鲨齿龙
大脑发达的异特龙
长有利爪的恐爪龙
身重爪巨的重爪龙
像巨鲸的鲸龙
牙齿能再生的圆顶龙
长羽毛的尾羽龙
长背帆的棘龙
身材巨大的暴龙
后肢强健的埃德蒙顿龙
以肉为食的食肉牛龙
长有头盾的三角龙
生有独角的尖角龙
头上无角的原角龙
梁龙的头部
梁龙的头部纤细小巧,脖子长约7.5米,脸部比较狭长。鼻孔显得很特别,长在头顶上。牙齿非常小,嘴前部的牙齿有些扁平,可以更好地切断枝叶,但嘴部两侧及后部无牙齿,因而它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它进食时从来不咀嚼,而是直接将食物囫囵吞下去。
梁龙的身躯
梁龙身躯全长27米,是恐龙世界中的体长冠军。由于背部骨骼较轻,使得它的身躯瘦小,只有10吨重。四肢粗壮,其前肢比较短粗,后肢比较粗长,所以它的臀部比较高;每只脚上有5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巨大而弯曲的爪子。
梁龙的尾巴长约13.4米,像一条长长的鞭子,并且能够弯曲。
梁龙的骨架
从其纤细、小巧的头部到其巨大无比的尾巴顶稍,梁龙的身体由中轴骨骼连接着,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脊椎骨。脖子比较长,大约由16块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相对较少,只有11块。在尾部却有大约70块尾椎骨,其尾部中段的尾椎骨能够着地,并能轻松地支撑起身体。
梁龙的生活方式
梁龙是侏罗纪晚期中的一种恐龙,统治北美洲达1000多万年。
由于梁龙要进食大量的食物,又没有用来咀嚼食物的牙齿,所以它会吞食卵石以帮助消化。
当它把某一区域的食物吃完后,就会迁徙到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
长颈之谜
梁龙跟大部分的蜥脚类恐龙一样有长长的颈,那么,它的长颈有什么用途呢?
有专家认为,梁龙在湖中生活,依靠水的浮力来支撑沉重的身体,长长的颈部可以将鼻子伸出水面,以便呼吸。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梁龙长时间在水中生活,所以这个理论也无法被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