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亦为近代中国城市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抗战前,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沟通系统带来南京城市各个界面的嬗变,并对其城市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既如此,《抗战前南京公共交通与城市嬗变》首先对抗战前南京城市机械化公共交通的经营管理作出全息概览,并对城市人畜力公共交通的运营与博弈展开辨析;进而通过城市人口、城市财政、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活等多重维度,管窥公共交通与近代南京城市嬗变的交相挽进。
在探索当代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下,《抗战前南京公共交通与城市嬗变》不仅可以提供真实的历史借镜,亦可呈现有益的决策支持价值。
李沛霖副教授现任教于南京邮电大学,并在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担任兼职副研究员,曾师从我的学生张连红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沛霖治学严谨、勤奋努力,在中国近代城市史、交通史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前些日子,他告知我,其研究专著《抗战前南京公共交通与城市嬗变》即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我非常高兴。沛霖请我撰写序言,我欣然接受。这本专著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总字数约55万字,是一部扎实、厚重的学术成果。
本书从一个较为崭新的视角,把握近代南京城市变迁的历史图景,探索公共交通与城市嬗变的相依发展、共生共长。具言之,该研究通过管窥全面抗战前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兴起的历史前提,对机械化公共交通的运营发展作出全息概览;并以近代中国公共交通行业翘楚——江南汽车公司为中心,洞悉彼时中国公共交通企业及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解析彼时南京城市人力车业、马车业等运营情况,辅以经济学“博弈论”的学理推论机械交通与人畜力工具博弈的结局。进而在此基础上,观测抗战前公共交通与南京城市人口的交互关系,考议公共交通与南京城市财政的逻辑关联,探讨公共交通与南京城市管理的相互推演,考察公共交通与南京城市生活方式的交相促进。即从多维视域,全景洞悉近代公共交通系统带来南京城市社会各个界面的变迁,及对其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李沛霖,1979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暨社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新华日报《思想周刊》特约研究员,南京邮电大学鼎新学者,江苏社科优青;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企业史分会理事,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社会史;先后主持***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
导论
第一章 抗战前南京公共交通兴起的历史前提
第一节 城市工商经济的演进格局
第二节 城市邮电运输的发轫递进
第三节 城市人口的变迁及其原因
第四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规模建设
第二章 城市机械化公共交通的运营与发展
第一节 市内铁路的经营与管理
第二节 公共汽车业的运营和抉择
第三节 出租汽车业的运营轨迹
第三章 近代中国公共交通翘楚:江南汽车公司
第一节 股份结构和组织体系
第二节 员工管理和设施建设
第三节 运营分析和财务信息
第四节 企业兴盛的内因探源
第四章 城市人畜力公共交通的运营与博弈
第一节 人力车业的运营与生活困境
第二节 马车业的运营及政府扶持
第三节 人力工具与机械交通的博弈论
第五章 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口的交互关系
第一节 公共交通与人口需求
第二节 公共交通与人口分布
第三节 公共交通与人口流动
第六章 公共交通与城市财政的逻辑关联
第一节 城市财政概览及释因
第二节 车捐厘定与财政保障
第三节 车捐计查与财政管控
第四节 车捐占比与财政进献
第七章 公共交通与城市管理的相互推演
第一节 公共交通法规的构建
第二节 登记检验与行停管控
第三节 执业考验与违法惩治
第四节 交通设施配置和建设
第八章 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的交相促进
第一节 公共交通与城际联运
第二节 公共交通与时间理念
第三节 公共交通与权利意识
第四节 公共交通与公众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