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五辑)》讲述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准确表达中华思想核心概念,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是维护文化主权、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党和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为进一步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并建立了由教育部、语委作为召集单位,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外交部、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新华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十个部委(单位)为成员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负责统筹协调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作。“工程”的设立旨在梳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思想文化术语,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工程”聘请专家成立顾问组、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定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遴选与译写规则和标准,开展遴选与译写工作,发布译写成果及规范应用等。秘书处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目前,“工程”组织文、史、哲等学科专家70余人,经过前期缜密研究,反复论证,已遴选、译写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形成本系列,向社会发布,推荐和鼓励社会使用。
适读人群 :幼儿,学生,教师,家长,职场人士,一般读者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准确表达中华思想核心概念,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是
维护文化主权、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定义可以表述为:由中华民族主体所创造或构建,凝聚、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它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自然与社会进行探索和理性思索的成果,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反映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以及理性思索的深度与广度:其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已经作为一种“生命基因”深深融于中华子孙的血液,内化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性格和信仰,并由此支撑起中华数千年的学术传统、思想文化和精神世界。它是当代中国人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之变化乃至文学艺术、历史等各领域发展的核心关键,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了解当代中国、中华民族和海外华人之精神世界的钥匙。
当今世界已进入文化多元与话语多极时代。世界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明,其流动融合之快、之广、之深超过历史任何时期。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的思想文化和话语体系,都应在世界文明、世界话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和尊重。而思想文化术语无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它的思想之“髓”、文化之“根”、精神之“魂”、学术之“核”。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华思想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厚德载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民惟邦本…‘经世致用”等思想,以及它所追求的“协和万邦…‘天下一家”、世界“大同”,代表了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也因此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和友人对中华思想文化及其术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有更全面、更进一步的了解。
今天我们整理、诠释、译写、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目的是立足于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诠释,深度挖掘其中既能反映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特征,又具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之意义,以及富有永恒魅力与当代价值的含义和内容,并将其译成英语等语言,让世界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当代中国人及海外华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推动国家间的平等对话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借鉴。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诠释和英语译写得到了中国教育部、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叶嘉莹、李学勤、张岂之、林戊荪等海内外众多知名学者的支持。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由袁济喜等人组成。
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王博,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道家研究中心主任。
聂长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学术企划部部长。
黄友义,曾任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现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
1爱人为大
2安贫乐道
3八音克谐
4北曲
5兵强则灭
6博施济众
7不言之教
8藏富于民
9成竹于胸
10传神写照
11春节
12大学
13夺胎换骨
14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15反求诸己
16丰肉微骨
17感物
35夸饰
36乐教
37乐天知命
38离坚白
39离形得似
40丽辞
41临渊履薄
42六观
43六艺
44矛盾
4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46庙算
47明德
48明分使群
49目击道存
50南戏
51拟容取心
52年
53品题
54奇正
55气韵
5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7迁想妙得
58亲亲
59清明
6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61求同存异
62三省吾身
63上兵伐谋
64舍生取义
65审音知政
66生肖
6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8时
69时序
70史
71世外桃源
72岁寒三友
7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4天籁
75推恩
76推己及人
77徙木立信
78见素抱朴
79萧散简远
80心同理同
81心悦诚服
82信
83形具神生
84性分
85休养生息
86修辞立诚
87修德振兵
88玄德
89悬梁刺股
90言必信,行必果
91一言兴邦
92一以贯之
93饮水思源
94勇
95愚公移山
96与时偕行
97凿壁借光
98郑声
99知常达变
100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