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感染性疾病、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常见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在病种的选择上主要以介绍新发、多发、常见的传染病为主,如寨卡病毒、埃博拉出血热及中东呼吸症;在内容选取上更讲究接近基层实践和个人经常遇到的传染病。
传染病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世界卫生组织说过,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从早年间的“非典”、“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疫情,到□014年西非“埃博拉”、□015年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016年南美洲“寨卡”疫情,再到□017年底爆发的全球性“流感”疫情,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暴发,造成全球性恐慌,且不排除新发再发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涌现。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一直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49年以来,我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取得不少成绩,且制度不断完善,技术手段不断革新,在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暴发与流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全球传染病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依然是有效控制疾病扩散的有效途径。为方便基层工作人员实践操作,我们编写了《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一书,旨在更好地普及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新知识。该书共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感染性疾病、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常见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在病种的选择上我们主要以介绍新发、多发、常见的传染病为主,如寨卡病毒、埃博拉出血热及中东呼吸症;在内容选取上更讲究接近基层实践和个人经常遇到的传染病,在章节与问题的安排上,针对各种传染性疾病,按照疾病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预防与控制措施等体例编写。张鹏同志主要编写了本书□□章概论和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范孝青同志编写了本书第三章细菌感染性传染病:宋慧婷同志结合专业特长,除参与了本书的框架编写及编辑、审稿工作外,提出了诸多具体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百忙之中还编写了本书第四章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和第五章其他病原体感染性疾病等内容。全书紧密结合我国传染病的现状,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全书内容新颖详实、覆盖面广、实用性强。
《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一书将理论与实用性相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读。对防疫人员、相关行政管理者防控传染病及普通民众了解传染病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鹏,男,1976年□月生,甘肃武威人,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天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科,内科主治医师。
1996年7月毕业于武威卫生学校临床医学专业,□00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成人教育临床医学大专班,□011年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成人教育临床医学本科班。□004年起从事传染病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参与并成功处置了□009年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参与编写完成《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学》,参与完成的《构建学校一家庭一社会健康教育网络对结核病控制作用的研究》获天祝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疾病监测》刊出论文《□017年甘肃省天祝县畜牧兽医人员接触羊布鲁氏茵病活疫苗(S□株)导致的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015年被甘肃省卫计委评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优秀支农队员。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二节 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
第三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一节 流感
第二节 风疹
第三节 麻疹
第四节 艾滋病
第五节 狂犬病
第六节 登革热
第七节 手足口病
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
第九节 寨卡病毒病
第十节 埃博拉出血热
第十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十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十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十四节 中东呼吸综合征
第十五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第三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鼠疫
第二节 霍乱
第三节 淋病
第四节 结核病
第五节 猩红热
第六节 百日咳
第七节 破伤风
第八节 布鲁氏菌病
第九节 感染性腹泻病
第十节 伤寒、副伤寒
第十一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四章 螺旋体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梅毒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五章 其他病原体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疟疾
第二节 包虫病
第三节 黑热病
第四节 血吸虫病
第五节 斑疹伤寒
《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或□□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在我国有两种,即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由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我国已有□□个省(市)、自治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囊型包虫病人。泡型包虫病在宁夏、□□、甘肃、四川、青海、□□和黑龙江有病例报告。包虫病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危害人畜的重要寄生虫病,属法定丙类传染病。
□、□行病学
(1)传染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主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感染常较严重,肠内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节片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引起肛门发痒当狗舐咬时把节片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染全身皮毛,如与其密切接触则甚易招致感染。
(□)传播途径: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3)易感性: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兄弟□□远较□□为多。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二、诊断与治疗
(一)临床表现
包虫病可在人体内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因寄生虫的虫种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囊型包虫病(单房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多房型包虫病)、混合型包虫病。
(1)肝包虫病:囊肝包炎极度肿大时右上腹出现包块,患者有饱胀牵涉感并可有压迫症状。囊肿大多位于右叶,且多位于表面,位于左叶者仅占1/4。囊肿位于右叶中心部时肝脏呈弥漫性肿大,向上发展压迫胸腔可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向下向前发展则向腹腔膨出。大多数患者体检时发现肝脏极度肿大,局部有表面平滑囊肿感,少数病例叩击囊肿后可听到震颤。由细粒棘球蚴所致的通常称为单房型包虫病;由多属棘球蚴所致的称为多房型包虫病,简称泡球蚴病。包虫增殖方式呈浸润性,酷似恶性肿瘤。肝泡球蚴尚可通过淋巴或血路转移,继发肺、脑泡型包虫病,故有恶性包虫病之称。肝质地变硬,表面不平。
(□)肺包虫病:常有干咳、咯血等症状,约有□/3患者病变位于右肺,且以下叶居多。囊肿破人胸腔时可发生严重液气胸,约半数患者的囊肿破入支气管,随着囊液咳出而自愈,偶可因囊液大量溢出而引起窒息。
(3)脑包虫病:发病率低(1%-□%),多见于儿童,以顶叶□常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包囊多为单个,多数位于皮层下,病变广泛者,可累及侧脑室,并可压迫、侵蚀颅骨,出现颅骨隆凸。
(4)骨骼包虫病:国内报告远低于国外,仅占0.□%左右。以骨盆和脊椎发生率□高,其次可以四肢长骨、颅骨、肩胛骨、肋骨等。细粒棘球蚴侵入长骨后,感染通常从骨端开始,疏松海绵骨首先受侵。由于骨皮质坚硬、骨髓腔狭小呈管状,限制包虫的发展,故病程进展缓慢,晚期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骨髓炎或肢体功能障碍。
(5)其他:心包、肾、脾、肌肉、胰腺等包虫病均比较少见,其症状似良性肿瘤。人感染包虫病后,常因少量抗原的吸收而致敏,如囊肿穿破或手术时,囊液溢出可致皮疹、发热、气急、腹痛、腹泻、昏厥、谵妄、昏迷等过敏反应,重者可死于过敏性休克。
(二)检查
(1)血清试验:以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吸附□为常用,阳性率约90%左右,亦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肺囊型包虫病血清免疫学试验阳性率低于肝囊型包虫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80%,约5%呈假阳性反应(本病与吸虫病和囊虫病之间有交叉免疫现象)。其他尚有乳胶凝集、免疫荧光试验,可视具体情况选用。
(□)血象: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半数病例,一般不超过10%,偶可达70%。
(3)影像诊断:胸片有助于肺包虫病的定位,肝包虫病者在肝CT上显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囊肿内或囊壁可出现钙化,低密度影边缘部分显示大小不等的车轮状圆形囊肿影,提示囊内存在着多个子囊,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手术前包虫囊肿的定位以及手术后的动态观察。
(4)皮内试验: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小时后始消退,约1□-□4小时可出现红肿和硬结(延迟反应)。当患者血液内有足量抗体存在时,延迟反应常不出现,有少数患者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均呈阳性。在穿刺、手术或感染后即刻反应仍为阳性,但延迟反应被抑制。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0%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
(三)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本病见于畜牧区,患者大多与狗、羊等有密切接触史。
(□)临床征象:上述患者如有缓起的腹部无痛性包块(坚韧、光滑、囊样)或咳嗽、咯血等症状应怀疑为本病,并进一步做X线、超声检查、CT和放射核素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3)实验室检查:皮内试验的灵敏性强而特异性差。血清学检查中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本病应与肝脏非寄生虫性良性囊肿、肝脓肿、肠系膜囊肿、巨型肾积水、肺脓肿、肺结核球、脑瘤、骨肿瘤等鉴别,根据各种疾病自身的特点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