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交易成本理论、供应链理论、价值链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涉农电商脱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现状及涉农电商脱贫现状,在西部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问卷调研,研究涉农电商脱贫的影响因素,并借鉴国内外涉农电商脱贫的典型案例,提出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实现路径,制定基于政府层面、涉农企业层面、农民层面的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对策及政策框架与政策体系。
贫困是当今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尖锐问题之一。国家陆续出台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2020年)》等93个扶贫脱贫政策文件、方案,并不断深人贯彻实施。据数据显示,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8249万,贫困发生率8.5%,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贫困发生率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7%。5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79.88%,贫困发生率降低了6.8%。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收入贫困大幅缓解,多维贫困有所改善,但在新时期,扶贫脱贫工作出现了新的挑战,贫困类型由绝对贫困逐步转向相对贫困,临界贫困现象显著,地域差别明显,区域贫困不均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是集革命老区、生态脆弱区、聚居区、连片贫困区、边疆山区为一体的特殊地区,其面临的贫困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
我国西部地括四川省、陕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有6个省、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个市、5个自治区。截至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年底,我国西部地区土面积达到678.1589方千米,占全国国面积的70.6%;人口为3.‘795587亿,占全人口的27.2%。
目前,西部地区贫困呈现出贫困覆盖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性等特征。我国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个集中连片特困区有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个在西部或者部分在西部区域。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20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6%下降到3.2%,累计下降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由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年末的5086万人减少到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年末的9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万人,累计减少4170万人,下降幅度为82.0%。截至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5月,西部有367个国家扶持的贫困县,占全国贫困数的64.39%。西部贫困程度远高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不断探索贫困地区改革发展的新路子,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但贫困情况仍然严重,绝大部分省区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仍远高于全均,西部地区脱贫工作仍然严峻。
“互联网+”的出现增强了贫困地区的内展动力,了涉农电商脱贫这种全社会参与格局的形成。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扶贫办将“电商扶贫”正式纳入扶贫的政策体系。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扶贫办联合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个部委印发《关于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5月,、、扶贫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电子商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
5年,涉农电商脱贫成效显著,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仅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月电子商农村综合示范新增238个贫困县,覆盖率达88.6%;全国农村网络额13679.4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额约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全国832个贫困县网络销售额697.9亿元,同比增长36.4%。涉农电商已成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贫困地区人口快速、精准、有效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本书在交易成本理论、供应链理论、价值链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涉农电商脱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现状及涉农电商脱贫现状,在西部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问卷调研,研究涉农电商脱贫的影响因素,并借鉴国内外涉农电商脱贫的典型案例,提出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实现路径,制定基于政府层面、涉农企业层面、农民层面的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对策及政策框架与政策体系。
首先,本书为地方政府创新农民脱贫方式提供新思路,研究涉农电商农民脱贫的形式、机理及实现路径、对策和政策保障体系,有利于地方政府转变思维,创新农民脱贫方式。其次,为西部地区农村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发展方向。西部地区产业资源丰富,本研究借助涉农电商助推贫困地区脱贫,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为各种产业资源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最后,为西部地区农民创业提供方法支持。目前,西部地区农民创业参与度率均较低。本研究对西部地区农民基于涉农电商创业,实现异质性人力资本产权的路径及技行探讨,为其提供方法支持。
北部湾大学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理事高校、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项目单位。学校立足北部湾、面向南海和东盟、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坚持产教融合,以产学研战略联盟台,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年来,我校人文社科教师围绕经济、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地区战略管理、民生事务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研究,形成了自身的研究,并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南地区以涉农电商农民脱贫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YJA840006)、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高等学校高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港口物流与湾区经济发展团队、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钦州学院高级别培育项目“广西涉农电商农民脱贫的实现机理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PY—G儿9)等项目的研究成果。
由于所限,本书中必有很多疏漏甚至谬误,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
作者
。2020年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月
第一章涉农电商脱贫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涉农电商脱贫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涉农电商脱贫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涉农电商脱贫的主要形式
第四节涉农电商脱贫的机理分析
第五节文献综述
第二章我国涉农电商脱贫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成立以来各届国家
人的反贫困思想
第二节我国贫困发展现状
第三节我国涉农电商脱贫的现实基础
第四节我国涉农电商发展现状
第五节我国涉农电商脱贫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六节电台与涉农电商脱贫
第七节我国涉农电商脱贫典型模式
第三章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发展现状
第一节西部地区概况
第二节西部地区贫困现状
第三节西部地区脱贫现状
第四节西部地区涉农电商发展现状
第五节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现状
第六节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建议
第一节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影响因素的一般性分析
第二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涉农电商脱贫的
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第三节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第四节基于涉农电台优化角度对西部脱贫
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第五节基于调研分析的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对策研究
第五章国内外涉农电商脱贫经典案例
第一节国内涉农电商脱贫经典案例分析
第二节国外涉农电商运营经典案例分析
第三节 国内外涉农电商脱贫经典案例对西部
地区涉农电商脱贫的启示
第六章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实现路径
第一节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路径
第二节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对策
第三节西部地区涉农电商脱贫政策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涉农电商脱贫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涉农电商脱贫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贫困的界定 贫困是一种广泛的性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当地原生态经济、地域文化、生态资源、民俗政府作为等多个方面的情况,涉及范围广泛,涉及内容丰富;综合学科性质较强,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多个相互交叉的学科。
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称。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
(一)国外关于贫困的界定
在范围内,英国的政治学家及经济学家最早开始关注和研究贫困问题。190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英国学者Seebohm Rowntree在其调研专著《贫困:城镇生活研究》(PoverO一,:彳Stu咖矽Town£咖)中明确提出了绝对贫困的概念:当一个家庭收入难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时候,比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就认为该个体属于绝对贫困范围。
20世纪6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对贫困的概念。Runciman在《相对剥夺和社会主义》(Relative Deprivation and.Social.tice)一书中,把“相对剥夺”概念(Relative Deprivation)用于对贫困的理论分析中,这是相对贫困概念的理论基础。
2005年,M。。tin Ravallion指出,绝对贫困不仅仅只是满足限度 的生活需要,括基于整个贫困比较领域而产生的更高的生活需要。
1967年,Fu,chs Victor明确提出了相对贫困的概念,并使用“相对贫困线”的概念。他从相对贫困的角度估计了美国的贫困人口,把贫困线确定为全国人口收入分布的中值收人的50%。
Townsend发展了相对贫困的概念,促使西欧国家普遍采用相对贫困线的标准。欧盟设立了一个统一的贫困线,即贫困的标准是每个成员国的成均可自由支配收入的一半。基于此,当时欧盟的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个成员国统一了贫困的统计口径。
1989年,欧共体在《向贫困开战的共同体行动计划的中期报告》中给贫困下了一个定义:“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人的群体的资源(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致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在的成员国的可以接受的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银行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发展报告》中,将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
1993年,英国的Oppenheim认为:“贫困是一种匮乏括了物质、社会以及情感多方面的匮乏。贫困往往意味着人们在衣着、食品、住宅、出行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要低于社均。”
2000年,挪威的Else认为:“贫困是穷人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级格局中底部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等级格局的稳定性与穷人身上贫困状态的持续时间存在紧密关系,贫困状态的持续时间越长,这种格局越不易改变。”
(二)国内关于贫困的界定
的《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所作的贫困界定是:“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贫困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贫困相对于富足,可以有一个人为划定的标准,这就是贫困线。
20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制定的贫困标准仍是现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奋斗目标。根据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适应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人2300元(20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