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前瞻性的长期对照试验和次优死亡调查的限制,对这些药物潜在致命影响的科学评估是有限的。毫无例外,《抗精神病药的严重副作用(翻译版)》提出的所有关于死亡率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都依赖于临床评估,而不是完全的法医鉴定(包括仔细的尸体解剖和准确的毒理学测量)。因此,预防这些医疗恶化的问题仍然存在争论,一旦抗精神病药治疗重新启动,就有并发症复发的风险。
《抗精神病药的严重副作用(翻译版)》是首次尝试详细描述抗精神病药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它由多学科团队编写,以可用的证据为依据描述这些不良影响,并以一系列顺序呈现,使读者能够了解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以及如何管理和预防精神障碍的并发症。附件章节强调了抗精神病药的好处,并由临床一线医生提出了风险一效益分析模型。这项工作不是取代精神药理学实践所需的印刷和电子资源,而是提供一个合理的框架来处理可能对患者、家属和医生造成毁灭性后果的并发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登峰人才。现任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双心医学”学科组副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心理救援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精神卫生和精神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理与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华精神科杂志》副主编,《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副总编辑。
北京市“十百千”优秀卫生人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先进个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震救灾卫生先进个人、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个人、“首都健康卫士”、“健康中国健康促进卓越院长”、“首都劳动奖章”、“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曾获全国社会科学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余项。至今共发表论文及综述220余篇,科普文章210余篇,主编或参编图书41部。主持3项国家标准制定。作为主编(社区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或副主编编写多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病程恶化可能对精神障碍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它们中断行为干预措施,甚至可能需要停止抗精神病药治疗。住院患者出现病程恶化会延长住院时间,从而增加疾病的治疗费用。即使当时的状况被迅速诊断和治疗,病程恶化也可能是致命的。大多数情况下,精神病学中所遇到的危及生命的躯体疾病是由于既定条件的恶化造成的,如冠状动脉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肝硬化。但确实有些情况是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从某个方面来说,最令人担忧的是抗精神病药及其分子结合大脑和其他部位的各种受体,可能导致许多器官特异性或系统性并发症。
服用抗精神病药人员的死亡可分为四类:①他杀或自杀;②与抗精神病药无关的自然死亡;③药物过量;④服用治疗剂量的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所造成的死亡机制与其使用的治疗剂量是相关的,这不难理解。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心肌复极延迟可能导致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可以退化为心室颤动,甚至导致心脏猝死。泵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可能使抗精神病药诱导性心肌炎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复杂化。发生大规模肺栓塞而导致的死亡是由于气体交换失败和低心输出量,这可能是抗精神病药导致的一种复杂状况——直接原因是抗精神病药可产生高凝状态,间接原因是抗精神病药可降低流动性、导致病态肥胖、发生炎性改变。患有药物诱导的粒细胞缺乏症,严重胃肠功能不全或胰腺炎的患者可能会因脓毒症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多器官衰竭可能会使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症和中暑更加复杂化。有药物诱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有时会发现在呼吸停止后发生呼吸衰竭。窒息是精神障碍患者的一种死亡方式,它主要是由吞咽困难而引起的气道阻塞所致。最后,有严重的药源性肾功能和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大出血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缺乏前瞻性的长期对照试验和次优死亡调查的限制,对这些药物潜在致命影响的科学评估是有限的。毫无例外,本书提出的所有关于死亡率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都依赖于临床评估,而不是完全的法医鉴定(包括仔细的尸体解剖和准确的毒理学测量)。因此,预防这些医疗恶化的问题仍然存在争论,一旦抗精神病药治疗重新启动,就有并发症复发的风险。
本书是第一次尝试详细描述抗精神病药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它由多学科团队编写,以可用的最佳证据为依据描述这些不良影响,并以一系列顺序呈现,使读者能够了解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以及如何管理和预防精神障碍的并发症。附件章节强调了抗精神病药的好处,并由临床一线医生提出了风险一效益分析模型。这项工作不是取代精神药理学实践所需的印刷和电子资源,而是提供一个合理的框架来处理可能对患者、家属和医生造成毁灭性后果的并发症。
杨甫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登峰人才。现任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双心医学”学科组副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心理救援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精神卫生和精神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理与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华精神科杂志》副主编,《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副总编辑。
北京市“十百千”优秀卫生人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先进个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震救灾卫生先进个人、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个人、“首都健康卫士”、“健康中国健康促进院长”、“首都劳动奖章”、“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曾获全国社会科学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余项。至今共发表论文及综述220余篇,科普文章210余篇,主编或参编图书41部。主持3项国家标准制定。作为主编(社区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或副主编编写多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第一部分 抗精神病药的心血管副作用
第一章 心源性猝死及室性心律失常
1.1 流行病学
1.2 病理学
1.2.1 APD的决定因素
1.2.2 心肌复极离散度的放大
1.2.3 TDP的起始及持续存在
1.2.4 药物诱发的QT间期延长和TDP
1.2.5 抗精神病药诱发的QTc间期延长
1.3 临床与实验室特征
1.4 预防与管理
第二章 心肌炎和心肌病
2.1 定义
2.2 流行病学
2.2.1 因果关系
2.2.2 患病率和发病率
2.2.3 危险因素
2.3 基因易感性
2.4 病理学
2.4.1 心肌炎
2.4.2 心肌病
2.5 临床与实验室特征
2.5.1 心肌炎
2.5.2 心肌病
2.6 鉴别诊断
2.6.1 心肌炎
2.6.2 心肌病
2.7 并发症和明显的后遗症
2.8 死亡或永久性致残的危险分级
2.9 管理
2.9.1 心肌炎
2.9.2 心肌病
2.10 预防
2.10.1 心肌炎
2.10.2 心肌病
第三章 肺栓塞
3.1 流行病学
3.2 病理学
3.2.1 作为肥胖和身体不活动后果的静脉淤滞
3.2.2 高凝状态
3.2.3 内皮损伤
3.3 临床与实验室特征
3.3.1 临床表现
3.3.2 在精神障碍患者中诊断肺栓塞
3.4 预防与管理
3.4.1 静脉注射肝素和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
3.4.2 皮下低分子量肝素和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
3.4.3 口服Xa因子抑制剂
3.4.4 初级预防
3.4.5 二级预防
第四章 体位性低血压
4.1 流行病学
4.1.1 患病率
4.1.2 遗传易感性
4.2 病理学
4.3 临床与实验室特征
4.3.1 自主神经衰竭
4.3.2 脱水
……
第二部分 抗精神病药治疗引起的血液学并发症
第三部分 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消化系统病理学
第四部分 抗精神病药神经病学和神经肌肉方面的重大不良作用
第五部分 抗精神病药治疗引起的代谢并发症
第六部分 抗精神病药的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第七部分 抗精神病药使用在临床与司法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