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带一路”的题中之义是打通向西向南开放的通道,东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2013年9月,在第十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进一步推进海上合作,宣布建立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是中国-东盟领导人见证成立的合作平台,是中国一东盟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项目。建设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具有重要意义,是服务“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中国和东盟互联互通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是打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保障。当前,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朋友圈”不断发展壮大,成员已达到39家,成为中国一东盟深化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自此,“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走上国际舞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利于中国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2015年3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创新合作模式,做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五通”的最高层次,意味着把文化层面的沟通交融作为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这对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是具有集合效应的文化交流,是立足于文化的“融通”特性而实现的文化交流的创举,更是各国共赢的载体。
建设“一带一路”的题中之义是打通向西向南开放的通道,东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2013年9月,在第十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进一步推进海上合作,宣布建立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是中国-东盟领导人见证成立的合作平台,是中国一东盟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项目。建设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具有重要意义,是服务“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中国和东盟互联互通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是打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保障。当前,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朋友圈”不断发展壮大,成员已达到39家,成为中国一东盟深化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
随着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港口和港口城市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一带一路”建设为港口和港口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理论探索、实践创新指明了方向,港口和港口城市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合作范例和实践基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港口城市合作也迎来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为中国一东盟之间的互联互通注入动力,释放陆海新通道中的海洋活力,推动各方在港航物流、临港产业、旅游人文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本书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有文化融通和港口城市概述、文化融通及港口城市合作理论、中国一东盟文化特征及文化融通、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内容、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现状、世界港口城市合作案例、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挑战与建议。本书撰写人员有朱芳阳、吴静激、赵君、李燕、郑雅元、曾曦、程文文、徐琳、何艳艳等。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对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他们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读与编辑加工,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为本书增色。
本书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港口物流与湾区经济发展团队、2017年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项目“北部湾海洋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利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桂科AD17195082)”等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水平所限,本书中必有疏漏和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
朱芳阳,博士,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高校学者,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1991-2005年在中远集团任远洋船员,2007年起在北部湾大学(原钦州学院)工作,被评为“双师型教师”(高级物流师、人力资源经济师、创业咨询师、轮机师),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9币,钦州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市财经委委员。
吴静激,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资源利用与服务质量标准专家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教指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管理,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图书7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章 文化融通及港口城市合作理论
第一节 文化融通理论
第二节 港口城市合作理论探析
第三节 港口城市合作的内容
第三章 中国-东盟文化特征及文化融通
第一节 中国文化特征
第二节 东盟文化特征
第三节 中国与东盟文化融通现状
第四章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内容
第一节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经贸基础
第二节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海运基础
第三节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资源基础
第四节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运作机制
第五章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现状
第一节 中国-马来西亚港口城市合作现状
第二节 中国-印度尼西亚港口城市合作现状
第三节 中国-泰国港口城市合作现状
第四节 中国-新加坡港口城市合作现状
第五节 中国-越南港口城市合作现状
第六章 世界港口城市合作案例
第一节 哥本哈根市与马尔默市合作案例
第二节 南京市与圣路易斯市合作案例
第三节 重庆市与杜塞尔多夫市合作案例
第四节 天津市与神户市合作案例
第五节 大连市与北九州市合作案例
第七章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挑战与建议
第一节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挑战
第二节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