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国史》看英国如何用1800年一步步崛起,又为何在100年内迅速衰落!
1800年的漫长崛起路!
从大西洋上的一座蛮荒小岛,到控制全球四分之一人口和土地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崛起之路走了1800多年。
公元前55年起,罗马入侵不列颠,也将文明带到这座荒凉小岛。罗马人走后,这片土地陷入了无尽的战火,政权极度分散。更悲惨的是,英国于1066年落入法国诺曼底公爵之手,诺曼人以铁血手段强化王权。为扼制一再膨胀的权力,1215年,著名的《大宪章》诞生了。此后,英国崛起之势锐不可当:王权在都锋王朝时期达到**,英国在伊丽莎白建立海上霸权后步入“黄金时代”,1688年光荣革命为英国近代化铺平道路,18世纪工业革命更使英国称霸全球,走上帝国巅峰!
100年的迅速衰落史!
繁华如泡影,谁也不会料到,这个辉煌帝国竟在100年内迅速衰落。
1899年布尔战争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大幅下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国力被严重消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崛起,英国各殖民地纷纷独立,辉煌帝国一夕瓦解。及至21世纪,伊拉克战争和2008年经济危机,更使英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遭受重创。
本书是“牛津欧洲史”系列丛书之一种。
本书讲述了英国两千多年的故事,从罗马入侵直至今天,使读者全面了解英国的过去,理解现代英国社会形成的基础。
翻开本书,跟随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肯尼思·O.摩根,看英国如何用1800年一步步崛起,又为何在100年内迅速衰落!
长期以来,英国人的民
族独特性,甚至唯一性,被
外国观察家和本国评论员视
为理所当然。从15世纪末无
所不在的威尼斯大使,到伏
尔泰或托克维尔等知识分子
,再到20世纪的美国记者,
这些海外来的访客都对英国
社会的特殊性质深信不疑。
英国本土的现代编年史家也
同样这么认为,但是有些人
反对这种观点,就像反对两
位爱国者温斯顿·丘吉尔和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一样。然而,界定
英国性的本质或精髓,要比
宣称它的存在困难得多,对
它进行解释更是难上加难。
有人试图概括英国性的属性
,但是几乎没有取得一丁点
的成功。特里维廉
(G.M.Trevelyan)撰写的
提纲挈领的《英格兰史》(
History of England)是最
著名的尝试之一,该书仅写
给英国人阅读,并于1926
年首次出版。特里维廉在书
中集中探讨了若干主题,他
认为这些主题凸显了几个世
纪以来英格兰人的独特经历
:地理上与欧洲大陆的分离
,把英国缔造成海上霸主;
封建制度消亡得比较早,为
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新
动力,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
流动性;从乔叟(Chaucer
)和威克利夫(Wycliffe)
时代开始,英国文化一直保
持着它的延续性;最重要的
是政治和法律体系的演变,
主要体现在悠久的议会制度
和法治体系,这是特里维廉
等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自由
主义者尤为看重的主题。英
伦岛本身是安全的,这个充
满生机、开放的岛屿已开始
殖民世界、传播文明。特里
维廉所提到的每一个主题都
不容忽视。同样,在20世纪
末期历经苦难、充满疑问的
时代,人们对民族和种族的
定型观念充满着怀疑,以上
各个主题没有一个可以被不
加批判地接受。试图弄懂英
国性本质的挑战仍然像以往
一样迫切且令人神往。
本书的宗旨在于,提取
和揭示从最早的罗马时期到
20世纪后期整个英国历史中
的主要内容。该书并不探究
“民族特性”这一变化无常的
概念,即使仅考虑英格兰人
的特性,界定起来也绝非易
事,甚至可能毫无回报;如
果再把威尔士人、苏格兰人
和爱尔兰人的独特传统纳入
进去,要界定英国特性几乎
不可能做到。本书的目的在
于,理顺不列颠群岛的主要
政治、社会、经济、宗教、
知识和文化特征,呈现出它
们在世世代代的英国人眼中
的本来面目,这也是资深学
者试图揭示的模样。因此,
关于英国人的“民族特性”以
及特性的缺失这些问题,答
案隐藏在字里行间,而非一
目了然。读者须得出自己的
结论,并形成自己的个人见
解。这是一本由多位作者共
同完成的史书,由10位专业
的历史学家相互密切合作撰
写而成。合著是不可避免的
办法,因为1914年以后,
像特里维廉这样有才华、有
信心能举重若轻地处理英国
历史方方面面的人,可能随
着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消失
而不复存在了。既然文艺复
兴时期的人已经从地球上消
失了,凭借一个人的能力完
成整个英国史的鸿篇巨著既
不现实也不可取。相反,英
国历史上的每个主要阶段均
由该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研
究,并将其发现呈现给普通
读者。这本书的基本前提是
探讨大不列颠(两个分开的
多元文化岛屿)的历史,而
不仅涉及英格兰。确实,10
位作者中有3位威尔士人和2
位苏格兰人,可能有助于实
现这一目标。数世纪以来,
随着历史的演进,英伦三岛
出现个多个称法:从盎格鲁
一撒克逊时期末逐渐形成了
“英格兰”的概念;1707年,
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后的名
称是联合王国;1800年,
与爱尔兰合并后,又称为大
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1921年12月,英格兰-爱尔
兰条约签订后,又改成大不
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不列颠”过去常常是一个艺
术术语,或许跟奥地利宰相
梅特涅(Metternich)所描
述的意大利一样,只是个地
域名称。
同样,尽管英国区别于
欧洲大陆乃至世界的独特地
理位置及其他特性会不断呈
现出来,但英国和海外国家
之间通过经济、知识、文化
和宗教联系而相互影响的结
果也将不断呈现。从都铎时
代起,对探索、殖民和征服
的强烈欲望,缔造了世界上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国,英
国的历史发展对外界也产生
了深远影响。本书中的不列
颠仍然是学童们所熟悉的地
理意义上的岛屿。但是,从
罗马军团的首次到来,这个
地理上孤立的岛屿总是可以
通过欧洲大陆、后来的北美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广泛
传播它的影响力。
本书也有助于说明,在
现代研究和学术的探索下,
旧的陈腐观点如何消散。12
世纪中叶的“无政府状态”、
玫瑰战争的混乱、内战的必
然性,以及维多利亚时代英
格兰的宁静,这些历史事实
对《1066年及其一切》
(1066 and All That)的读
者来说并不陌生,而它们往
往像意大利瓦隆布罗萨
(Vallombrosa)的秋日落
叶一样随风消逝。同样,与
其他不够幸运的国家不同的
是,英国历史的一个突出标
志是无缝、和平的连续性,
这种观点在这本书中得到体
现,但同时需要接受最严格
的审视。英国人民的历史错
综复杂,有时带有暴力或革
命性,充满了脱节和突变。
即使对于英格兰来说,拥有
肯尼思·O.摩根(KENNETH O. MORGAN),牛津大学皇后学院和奥里尔学院名誉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史权威作家,撰写过多部有关英国史的重要著作,包括《牛津英国史》《人民的和平:英国历史(1945-1990)》《英国政治中的威尔士(1868-1922)》,其中《牛津英国史》全球畅销近100万册。
编辑序言
第一章 罗马不列颠时期(约公元前55-约公元440)
第二章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约公元440-1066)
第三章 中世纪早期(1066-1290)
第四章 中世纪后期(1290-1485)
第五章 都铎王朝(1485-1603)
第六章 斯图亚特王朝(1603-1688)
第七章 18世纪(1688-1789)
第八章 革命与法治(1789-1851)
第九章 自由时代(1851-1914)
第十章 20世纪(1914-1991)
结语(2000-2008)
进一步阅读
大事年表
历任首相名录1721-2008
王室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