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现今还有不少手工造纸作坊的遗存,有些偏于一隅,艰难地维持在人迹罕至的大山角度,濒临消失;有些依然保留着它的一线生机,但是缺乏兴盛的前景;有些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呈现出相应的转型,在不失传统工艺的前提下走出顺应发展的路子。
该书是对陕西境内列入非遗项目名录和重点传承人所做的调查摸底。作者走遍长安、周至、汉中、安康诸地,又远访甘肃、青海、四川与海南,以行万里路的视域来写这本书,通过该书,人们将走近现实生活中久违的手工纸,领略非物质遗产的魅力,体悟古人智慧,感受匠人精神。本书穿插了百余幅专业摄影家拍摄的精美照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造纸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条件之一,造纸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造纸术的发明源自陕西,并由陕西向全国各地辐射推行,后来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通过丝绸之路,陕西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行了有力推动。本书分为6章,对陕西的古法造纸,按照地域划分,进行了深度讲述。如蔡伦造纸故地洋县的古法造纸,重峦叠嶂的大巴山腹地、有着1500多年传统造纸历史的镇巴造纸,被称为中国造纸源头的长安北张村造纸,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周至起良村造纸,等等。
张兴海,1946年出生于陕西省周至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
《圣哲老子》(长篇历史小说)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死囚车上的采访》(长篇纪实文学)获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五届文学奖,中短篇小说集《丢官》获九头鸟文学奖,《月儿圆了》(编剧)获西安市五个一工程奖。
引子
造纸,开天辟地的发明
古代记事材料
造纸术发明的灵感
中国的造纸发明在全世界是最早的
蓬勃兴盛的陕西造纸业
造纸趣话
第二章
洋县,蔡伦造纸故地
概述
“龙亭”的来历
蔡伦墓、蔡伦祠
蔡伦纸文化博物馆
蔡伦造纸故事的形成和影响
第三章
镇巴,传奇与隐秘
镇巴纸情
胡氏造纸传承
苍翠的青檀树
纸药
制作宣纸的工艺流程
镇巴造纸的人文与自然环境
山旮旯的火纸
“宣纸之王”与民间谚谣
第四章
长安北张,“纸村”今昔
丰镐故地北张村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非遗传承人
造纸工艺流程
纸坊词典
细说“抄纸”
纸匠与匠心
北张村纸的品种与用途
第五章
周至起良,风生水起
周至县起良村
胸有韬略的刘晓东
原料的采集与处理
制作工序
蔡侯纸博物馆
第六章
前景:欣喜与隐忧
附录
造纸术的外传
制作宣纸的主要工序
宣纸的分类与品性
手工纸的包装与标识
纸与印刷术
纸的应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