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制度考论》辑录著名考古掌家、古文字学家、史学家王恩田先生关于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继承制度、土地制度、礼制建筑、昭穆制度、客馆与戍守制度、丧葬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全部文章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婚姻制度、继承制度、昭穆制度具有内在关系,而昭穆制度又可以与宗庙制度、宫室制度、丧葬制度相联系;客馆制度与戍守制度密切相关,而戍守制度又与先秦军制相联系。对于各种制度追根溯源,条分缕析,犹如对商周社会进行切片研究,连缀成书,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对完整地展示出先秦社会制度的时代剧变。
《先秦制度考论》是以唯物史观构建中国吉史体系的新的探索,也是作者在古史研究方面非常具代表性的成果。
王恩田先生,回族,1932年出生,祖籍山东恩县(今山东德州武城县)。笔名齐文涛、亦晓。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2017年8月28日病逝于济南,终年85岁。
先生以毕生精力致力于先秦秦汉史的研究,多有创获,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先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64年调入山东省博物馆工作。其学术生涯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主要从事田野考古工作。1964年秋,主持临淄齐国故城小城和部分大城钻探工作。根据临淄小城北门和北门内大道建在夯土上的事实,证明小城是挖掉了大城西南城角以后兴建的。在西关的安合村和小徐家发现了第一处齐刀币铸钱遗址。1965年春和1966年春,主持益都(今青州市)苏埠屯商代墓地的发掘,发现迄今为止安阳殷墟以外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人殉、人祭数量最多的商代大墓。1号大墓出土的两把大钺,硕大无朋,其中一件有“亚丑”族徽,证明传世大量精美的亚丑铜器都是从这里盗掘出土的。2号大墓的发掘中率先采用了灌石膏技术,成功地解决了盾柄与盾面的结构问题,并揭取了盾面上黑红相间的同心圆彩绘。在西二层台上首次发现了弓的遗迹,出土的弓每十支为一捆,总数有二三百支。结合甲骨文记载,认为大量弓的遗迹应与卜辞中的“三百射”有关,证明苏埠屯应是殷王朝东土的边防重镇。亚丑居地的确定,还为之后探寻征夷方路线的核心地点“攸”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在胶东黄县(今龙口市)首次实地测绘了莱都故城内城外郭的平面图。
王恩田(1932-2017),男,回族,山东德州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64年调入山东省博物馆。先后主持临淄齐国故城、山东益都苏埠屯商代大墓等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20世纪80年代之后全力从事古文字、商周考古以及先秦古史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齐鲁文化志》《陶文图录》《陶文字典》。曾任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山东省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古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考古学会顾问、山东省第六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