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选读》(Selected Reading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以下简称《文论选读》),是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文化方向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教材。本书精选了当代18种文艺批评理论重要文论家的代表性著作篇章节选,配有文论家简介、节选内容简介、节选注释。
《文论选读》是与《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要义》(Main Idea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陈世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以下简称《文论要义》)配套编写的,后者是对20世纪以来陆续出现的18种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的概述,可用作教师课堂教学的讲义。《文论选读》与《文论要义》概述的18种文艺批评理论对应,它们是:1)俄国形式主义;2)英美新批评;3)马克思主义批评;4)心理与精神分析批评;5)神话与原型批评;6)结构主义批评;7)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8)后结构主义;9)后现代主义;10)女性主义批评;11)新历史主义;12)后殖民主义研究;13)性别研究;14)文化研究;15)生态文学批评;16)生态后现代主义;17)后人文主义;18)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
本书既可与《文论要义》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作为“文学文化学科前沿理论研究”课程的教材,能为研究生写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重大学术创新和重要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提供直接的科研助力。
第一,与此前出版的同类选读教材比较,本书多了五种*新的批评理论,包括第十五单元 生态批评(Unit Fifteen Ecological Criticism)、第十六单元 生态后现代主义(Unit Sixteen Ecological Postmodernism)、第十七单元 后人文主义(Unit Seventeen Post-humanism)、第十八单元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Unit Eighteen Postmoder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囊括了20世纪和21世纪陆续出现的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后人文主义和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等18种批评理论。第二,选读文献为英文。第三,用中文简介直接帮助读者了解理论学派、理论家和相关著作。第三,用中文注释直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第四,本书与《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要义》(英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该书与本书对应,由十八个单元构成,每单元是对某一理论流派的综合研究评介及其主要观点梳理)配套使用。第五,每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1)理论流派简介(中文500-700字左右);2)3篇段选读:每篇段选读含理论家简介(中文300-500字左右);选读文献内容简介(中文300-500字左右);选读后注释10个左右(中文);每篇选读5--6页,全书约360页左右。
前言
《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选读》(Selected Reading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以下简称《文论选读》),是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文化方向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教材。本书精选了当代18种文艺批评理论重要文论家的代表性著作篇章节选,配有文论家简介、节选内容简介,节选注释。本书是与Main Idea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要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以下简称《文论要义》)配套编写的。后者是对20世纪和21世纪初以来陆续出现的18种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的概述,可用作课堂教师的讲义。本书选读文献与《文论要义》概述的18种文艺批评理论对应,它们是:① 俄国形式主义;② 英美新批评;③ 马克思主义批评;④ 心理与精神分析批评;⑤ 神话与原型批评;⑥ 结构主义批评;⑦ 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⑧ 后结构主义;⑨ 后现代主义;⑩ 女性主义批评; 新历史主义; 后殖民主义研究; 性别研究; 文化研究; 生态文学批评; 生态后现代主义; 后人文主义;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本书的文献节选可与理论讲解结合使用,对于研究生理解理论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具体文献节选请见本书目录。
《文论要义》与《文论选读》旨在帮助青年读者、学者,特别是高校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从事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硕士生、博士生系统地熟悉和掌握这18种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核心观念和重要思想,恰当地选择理论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立论的依据、观点的支撑和批判的武器,有助于青年学者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处在学科前沿,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文论要义》虽以专著的形式呈献给读者,但实际上它是以我自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到现在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英语专业承担的研究生课程“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讲义基础上,经过16年不断修改、不断扩展、不断充实而形成的,由*初的11种逐步扩展为现在的18种理论。逐步增加的理论包括:第九章——后现代主义;第十一章——新历史主义;第十二章——后殖民主义;第十五章——生态文学批评;第十六章——生态后现代主义;第十七章——后人文主义批评;第十八章——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
此处对《文论要义》中“第十八章——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做一个特殊的说明。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批评,国外学者多是从语言、叙事、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生态批评等理论视角展开,也有少数学者从伦理学视角讨论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虽也出现了齐格蒙特·鲍曼、伊曼纽尔·列维纳斯、雅克·德里达、让-吕克·南希等哲学家提出的后现代伦理学或后现代伦理思想,但一直未见有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我国学者聂珍钊教授在2004年首次提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构想,指出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伦理教诲功能,文学批评不应该有伦理的缺失。他在2014年出版了专著《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完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建构,产生了巨大影响。该书对我启发很大。我自1997年获得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主题与艺术手法论”(青年项目,97CWW004)以来,一直在从事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出版了专著《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2002)、《虚构亦真实》(2005)、《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2017)、《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等12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之存在》(2005)、《代码》(2005)、《后现代文学中的媒介与“再现”和建构》(2012)、《在虚幻世界反思人类认知能力》(2016)、《戴维·洛奇小说〈好工作〉中后现代伦理的叙事手法》(2018)、《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2019)等80多篇。我在多年研究过程中发现,作为现代主义思想基础的现代性排斥、拒绝和否定差异,使一切“他者”成为不合法,通过不可能的真理、纯艺术、人性的普遍性来使本来不存在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在场,把它强加给人们,从而使自己成为可能。现代性对中心性、普遍性、一致性、一元性和排他性的追求和强调,导致中心主义、主体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普遍主义、绝对主义和一元主义的膨胀。而后现代性意指一种强大的变革冲动和创新精神,它要革除现代性对权威、中心和等级的维护,强调承认差异、尊重他者、主张多元性和包容性,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否定和颠覆。后现代性试图通过弘扬革新的思想观念,改变和超越现代性或现代精神,建立承认差异、尊重他者,主张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合理的后现代社会秩序和后现代精神。后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是后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思想基础。后现代主义文学消除作者的叙述权威、叙述中心,采用多角度观察、多叙述者、多声音(或复调)、多样杂糅的结构、多元变化的叙事技巧等构成的狂欢化叙事;用平行结构、戏仿、直接引用等构成的互文叙事,即用这种承认差异,尊重他者,主张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后现代伦理学一致的后现代伦理的叙事,来表现文学文本中所表现的后现代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的变化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和产生的不同结果,为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自2014年起,我根据聂珍钊教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原理,系统研究了齐格蒙特·鲍曼、伊曼纽尔·列维纳斯、雅克·德里达、让-吕克·南希等哲学家提出的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想,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基础上,尝试建构了“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从2015年开始,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课程中增加了“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一章。仅在2015—2016年、2016—2017年、2018—2019年三学年内,就有30多名本科生、20多名硕士生和10多名博士生用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立论的依据和批判的武器,展开对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和戏剧的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和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Selected Reading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选读》),可与Main Idea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要义》)配套使用,作为高校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方向研究生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课程教材,亦可作为文学、文化、文艺学研究生及从事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学者的工具书或参考书。
诚挚地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陈世丹
2020年4月16日
陈世丹,2002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2002年1月,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博士生(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共同培养)。2002年3月—4月,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学研究方向博士生。2002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西方文论。在《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学习与探索》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5篇。撰写出版《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虚构亦真实》《后现代人道主义小说家冯内古特》《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要义》等专著11部。
目录
Volume 1
Chapter OneRussian Formalism/003
Viktor Borisovich Shklovsky/004
Boris Eichenbaum/015
Chapter TwoAnglo-American New Criticism/026
W. K. Wimsatt, Jr., and Monroe C. Beardsley/027
Ⅰ. A. Richards/037
Chapter ThreeMyth and Archetypal Criticism/044
Northrop Frye/045
Chapter FourStructuralism/057
Ferdinand de Saussure/058
Roland Barthes/064
Chapter FivePsycho-Analytical Criticism/072
Sigmund Freud/073
Jacques Lacan/083
Chapter SixReception Aesthetics and Reader’s Response Theory/096
Hans Robert Jauss/097
Wolfgang Iser/108
Chapter SevenWester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126
Louis Althusser/127
Terry Eagleton/138
Chapter EightPost-structuralism/149
Jacques Derrida/150
Roland Barthes/159
Chapter NinePostmoderninsm/166
Jonathan Arac/167
Fredric Jameson/176
0000Volume 2
Chapter TenFeminism/187
Elaine Showalter/188
Sandra M. Gilbert/198
Chapter ElevenNew Historicism/209
Hayden White/210
Stephen Greenblatt/218
Chapter TwelvePost-Colonialist Studies/227
Edward Said/228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237
Chapter ThirteenGender Studies/248
Monique Wittig/249
Judith Butler/258
Chapter FourteenCultural Studies/267
Raymond Williams/268
Dick Hebdige/279
Chapter Fifteen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291
Arne Naess/292
Karen J. Warren/298
Chapter SixteenEcological Postmodernism/307
Charlene Spretnak/308
Chapter SeventeenPosthumanism/329
Francesca Ferrando/330
N. Katherine Hayles/339
Chapter EighteenPostmoder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351
Zygmunt Bauman/352
Emmanuel Levinas/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