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现存的古籍文献十分丰富,尤其是当地刻版的古籍弥足珍贵,是研究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相关单位存藏古籍资源3.5万余册,还有大量的古籍散布于民间。目前,县图书馆已有两部古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明嘉靖七年吴门龚雷影宋刻本《鲍氏国策》十卷,编号03810;明嘉靖二十一年刻本《陕西通志》四十卷,编号04162),六部古籍入选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七部古籍入选第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
古籍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且具有不可再生性。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指示精神,按照省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我们成立了“三原县古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从2011年开始对馆藏古籍进行整理,并力求做到客观、规范著录。在整理普查基础上,启动完善了古籍保护的相应措施,加大了技术支持和人力保障,于2016年9月完成了馆藏古籍普查工作。
这部《陕西省三原县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著录馆藏古籍4827部,对于一个县级图书馆来说,这批文献无疑是珍贵的文化财产。三原县图书馆所藏古籍具有鲜明的关中地方文化特色,马理的《陕西通志》,王恕的《太师王端毅公奏议》,温纯的《温恭毅公文集》,刘绍攽的《二南遗音》《九畹古文》等等,均是陕西乡贤所著书籍,其中以理学大师、正谊书院的创立者贺瑞麟所着古籍最为丰富。
在古籍普查整理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馆古籍保护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存藏条件较差、古籍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保护手段落后、对于古籍的价值认识有待提高等。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整理、保护我馆的古籍文献资源,挖掘古籍文献价值,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未来,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和组织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建立古籍保护机制和保护责任制,培养古籍保护专业人员,全面做好古籍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为以后实现古籍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打好基础。
盘活古籍资源,意味着不只是把古籍当成文物、当成历史的档案,而是视其为走进读者和研究者内心深处的活的精神资源、活的史料文献。《陕西省三原县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编辑出版,对于有计划、有步骤地抢救保护古籍,促进文化传承、延续文化血脉,按照先进的文化方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次整理出版古籍目录尚属首次,加之工作人员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指正,以臻完善。
三原县图书馆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