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辫子与蝴蝶结》是南帆和夏无双的父女对话集,用时尚的语言来说,这是“前浪”和“后浪”的对话,话题涉及广泛,诸如卡通漫画、机器与人、动植物、校园生活等等,曾在文学杂志《芳草》连载,得到许多读者的喜欢。
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裂变的时代,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更是如此。代沟现象,从没有像当今这样显得深不可测,也产生了众多难以言说的现象。本书把很多家长、孩子害怕的代沟现象,一一展示在众人面前,它不是抹除代沟,而是在代沟两边各建一段桥,让家长和孩子能互相走向对方。
“代沟”猛于虎。
面对养育孩子、辅导作业引发的种种家庭矛盾,有人如此感慨。
“即使是母女,心灵间的距离仍然遥不可及。”
林那北回忆夏无双小时候的这句感叹,让我想起巴西经典童书《我亲爱的甜橙树》中老葡对5岁泽泽的评语:
“我还从没见过像你这么渴望关爱的小精灵呢!”
《大辫子与蝴蝶结》的主体内容,是父女的对话,展示了“前浪”和“后浪”的不同视野、不同文化处境下的“代沟现象”。而对话,正是对“代沟”问题的最好解决方式。但对话的前提,是“后浪”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文化话语权之后才能实现的。如果“后浪”还无法定义自己、无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时候呢?
书中林那北的主持人语,值得读者关注的地方,即在于把时间前移,看到“后浪”还无法表达的时候,“前浪”对“后浪”的无意识忽视。
在《我亲爱的甜橙树》中,老葡曾对店员说:“这个孩子的家人都不理解他,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敏感的男孩。”就像老葡所说的那样,对孩子的忽视,对孩子的不理解,往往都是至亲的父母。
5岁的泽泽,只能感受老葡的温柔,但无法清晰表达,所以四十多年后,他以一部《我亲爱的甜橙树》来表达对老葡的思念。而林那北,则是在二十多年后才醒悟,原来2岁多的夏无双是那么渴望自己的关怀。
当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温柔对待。
当孩子长大的时候,需要父母的平等对话。
如果做到这两点,即使有“代沟”,也不可怕,更不必怕。
后记
记忆之中,这些对话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我对于电影现状的失望。一天晚上,我突然想看一看当下电影,于是开始在电影网站搜索影片。我对影片的内容不存在特殊要求,只不过没有兴趣与外星人以及种种古老的或者现代的魑魅魍魉晤面。未知生,焉知死?按照孔夫子的教诲,我愿意优先对付身边这个红尘滚滚的世界。令人惊讶的是,电影网站贮存的魔幻与科幻影片如此之多,以至于几乎找不到我乐意接受的题材。
作为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夏无双对于当代电影的现状相当熟悉。然而,我的抱怨没有获得期待之中的呼应,相反,她开始伶牙俐齿地为魔幻与科幻影片辩护。后来我才知道,她很早即是《哈里波特》的拥趸,曾经勇敢地穿一件与主人公外袍相仿的服装走进校园;她的一个重大遗憾即是,她的母亲林那北无法像J.K.罗琳那样写出如此有趣而惊悚的小说。在小小的意外和轻微的恼怒之中,我试图反驳她的见解,双方的争辩逐渐深入起来。林那北听得有趣,建议将这些对话记录下来。除了口头交换意见,电子邮件与微信为记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这件事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场对话围绕无双熟悉的卡通语言展开。她本科在电影学院的动漫专业研习了四年。我愿意坦率地承认,我从未正眼看待这个专业,尽管听说过卡通是日本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儿童读物。但卡通有什么理由如此风行?无双声称《三国演义》之中的赵云——昵称“阿云”——是她的二次元偶像,我从张贴于墙上的海报之中目睹的赵云是日本动漫游戏《三国无双》的一个角色,那个面容英俊的奶油小生让我内心顿时涌出了时空错乱之感。
我很快意识到,美学观念的分歧是所谓“代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美学观念压缩了周边日常生活的纹理,压缩了乡村、自然与农业文明包含的泥土气息,对于现实主义风格抱有天然的好感;同时,由于传世的文学经典充当了强大的后盾,我的美学观念流露出明显的图书馆渊源。相对地说,夏无双的美学观念更多地来自电影院、动漫、科幻作品和流行时尚,同时回响着互联网上的众声喧哗——哪怕她谈论的是历史与大自然。对话之中,她脱口冒出一句:你们那一代的审美是大辫子,我们这一代的审美是蝴蝶结。我错愕了一下,继而觉得这个比喻相当传神,于是决定作为这本书的书名。
随着对话的持续,我们涉猎的范围陆续扩大,美学观念的分歧更大范围地显现为文化观念的分歧。从手机导航、种植植物、扫二维码付款、屏幕上的弹幕文字到科学的意义、性别观念、何谓真实、太空是否存在生命,等等,我们的感受与理解无不存在或多或少的距离,这犹如不同的光线在同一个实物背后制造出多重影子。可以从这些对话之中清晰地察觉横亘在我与她这个一九八九年出生的女孩之间的文化边界。我对无双说,我在历史的这一边,你在那一边。
什么时候开始,两代人的精神结构出现了如此迥异的性质?一代又一代的经验差异不足为奇,令人惊异的是,夏无双的许多观念仿佛与上一代人的精神结构无法衔接——他们的经验仿佛拥有另一个脉络。我从许多学术会议的信息获知,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种现象。从技术、互联网、自媒体、娱乐方式到独生子女成长的文化空间,一系列考察汇聚在“文化研究”的名义之下。也许,许多人共同察觉到一个特殊而重大的问题:我们是否正在抵近一个历史拐点?
这些对话曾经在《芳草》杂志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发表之前,林那北都要以主持人的身份撰写一小段按语。她多半扮演一个骑墙派,左边安抚一下,右边袒护一下:涉及现实主义对于魔幻与科幻的不屑,她显然是我的盟军;谈论种种新奇的技术产品,她立即兴高采烈地转入夏无双的阵营。我清楚地知道,对话并非独白,对话包含了某些论辩的意味。对话不是论证什么,而是展开什么,因而力争在开放性中保持某种内在的思想激荡。我不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凌驾于夏无双的见解之上,长辈绝非自以为是的理由。将年龄和传统权威作为俯视的根据,思想只能在许多生活领域的门外熄火。如果这些生活领域恰恰构成了未来呢?这是夏无双抛来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发出各自的声音,种种观点显示的是融入生活的不同姿态。当然,遥远的未来,一切都将沉淀为历史,这一本书力图承担的工作仅仅是及时地收集和记录若干文化博弈的痕迹。
2019年12月26日
南帆 一九五七年生,一九七七年考上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福建省文联主席。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出版《文学的维度》《无名的能量》《先锋的多重影像》等六十余部学术著作和散文随笔集,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曾获鲁迅文学奖(第四届、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科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华语传媒文学奖等各类奖项数十种。现居福州。
夏无双 一九八九年生,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脑动画专业,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供职于中直机关某单位。十三岁出版第一本漫画图书,二○一四年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三册绘本《卡普与卡普》。绘画作品数次参与多种美展。二○一六年初个展“无双艺术之路”在北京举办。与人合作的动画片曾获第五届亚洲青年电影节最佳学生作品奖、第十届北京动画学院奖最佳视觉效果奖、第七届杭州国际动画节金猴奖、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等。现居北京。
目录
卡通语言背后的距离........... 001
我们生活在机器中........... 037
玩具与游戏........... 081
当八卦扑面而来........... 127
装进校园的时光(上)........... 165
装进校园的时光(下)........... 211
大脑里的宇宙........... 249
时尚对话........... 283
那么多纵横交错的生命........... 319
后记...........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