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燃气轮机与汽轮机的基础知识、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全书共八章,第一章概括介绍了燃气轮机与汽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发展现状;第二章为基础内容,对燃气轮机与汽轮机工作原理涉及的热工基础内容进行了讲解,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三部分;第三章根据热力学原理分析了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的基本特性;第四~六章详细介绍了组成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的主要部件——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的工作原理;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介绍了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变工况运行特性。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能源动力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及从事电站研究、设计、试验、运行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汽轮机是一种以蒸汽为工质,并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机械,是现代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广的原动机。燃气轮机具有效率高、启动快、能快速适应负荷需求变化的特点,用于电站发电时,可带基本负荷、调峰运行和用做备用机组。蒸汽轮机具有较宽广的能源适用性,到目前为止,在电能和供应热能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燃气轮机技术不断完善和天然气能源开发应用的比重加大,燃气轮机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世界火电的主要动力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提高可靠性、缩短建设周期,目前新建电厂及旧电厂的改造通常将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组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形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由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造价远低于燃煤的蒸汽电站,因而其在各类电站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机组的装机容量之和已经超过了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发电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电力工业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启动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技术、建立产业体系,这就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认真分析了燃气轮机与汽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要求,重点突出了燃气轮机与汽轮机的基本结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等内容,力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尽量使用大量简单图表来说明问题;同时加入了能反映现代燃气轮机与汽轮机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的内容。全书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基础内容,主要介绍了热力发电厂组成、与燃气轮机和汽轮机工作原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按照燃气轮机与汽轮机的部件组成分别介绍了压气机、燃烧室、透平等部件的工作原理;第三部分从系统的角度介绍了燃气轮机与汽轮机的变工况工作特性。本书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学院教师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合作编写而成。本书吸取了原有同类教材的一些优点和精髓,根据长期教学经验和热力发电厂的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精简和扩充;将以往在燃气轮机和汽轮机中分别讲述的透平工作原理部分内容糅合在一起,保留了主要内容,并根据目前叶轮机械及热力发电厂的发展趋势,对结构进行了顺序调整,重点介绍了燃气轮机。
本书第一章由曾文编写,第二章由刘凯编写,第三~七章由刘爱虢编写,第八章由马宏宇编写。本书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姚秀平教授主审,姚教授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燃气轮机工作原理及分类
第二节 汽轮机系统及分类
第三节 燃气轮机与汽轮机的发展
思考题
第二章 热工及流体力学基础
第一节 工程热力学基础
第二节 流体力学基础
第三节 传热学基础
思考题
第三章 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的热力循环
第一节 燃气轮机简单循环
第二节 燃气轮机复杂循环
第三节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第四节 汽轮机的中间再热循环
第五节 汽轮机的给水回热循环
思考题
第四章 压气机
第一节 压气机级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平面叶栅的几何参数与叶片的扭转规律
第三节 多级轴流式压气机
第四节 压气机变工况及特性曲线
第五节 压气机的喘振及防喘措施
第六节 离心式压气机
思考题
第五章 燃烧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燃烧室的工作特点、要求和指标
第三节 典型燃烧室中燃烧过程的组织
第四节 燃烧室部件与结构
思考题
第六章 透平工作原理
第一节 气流在基元级内的流动
第二节 基元级的轮周效率和最佳速度比
第三节 多级涡轮的优越性及其特点
第四节 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的冷却
第五节 透平通用特性曲线
第六节 轴封及其系统
思考题
第七章 汽轮机的变工况工作
第一节 涡轮变工况
第二节 涡轮变工况时各级比焓降、反动度的变化
第三节 凝汽式汽轮机的工况图
思考题
第八章 燃气轮机的变工况工作
第一节 燃气轮机部件的共同工作
第二节 燃气轮机的变工况性能
第三节 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 燃气轮机的负载变化及启停机
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