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技术与应用》系统性地介绍了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技术及应用方法,共计包含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总体介绍、网格化规划体系介绍、网格化规划管理及应用、国内外典型配电网案例介绍、附录五个篇章,内容涉及供电网格及供电单元优化计算、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工程建设协同、规划与运维协同、规划落地工作机制、网格化规划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国内外典型配电网实际建设案例调研分析等,同时涵盖网格化规划常用技术方法及计算公式等,可供查询、参考。
《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技术与应用》适用于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工作的开展,可供规划设计人员及配电网专项咨询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配电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设备多、结构复杂、对用户供电可靠性影响大等特点。同发达国家的配电网相比,我国配电网还存在损耗大、供电可靠性低等方面的不足。自“十一五”以来,我国每年用于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投资均达到近千亿元。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电动汽车等将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在改变网络潮流特性的同时,这些设施将给配电网规划与运行带来巨大的挑战。科学地开展配电网规划工作有助于投资的高效利用使供电可靠性、综合电压合格率、网损率、资产利用效率、新能源接纳能力等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这对补齐我国配电网发展短板意义重大。
作为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从一个小渔村逐步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并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是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标杆。毋容置疑,可靠优质的电力供给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近年来,负荷快速增长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之间存在很大矛盾,科学的规划和建设改造对配电网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总结了深圳在多年配电网规划工作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并充分结合了模块化、精细化等先进规划理念和国内外配电网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供电网格划分、现状诊断分析、电力需求预测、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无功与智能化规划、用户与分布式电源接人等规划关键环节的技术需求,提出了规划工作的实施方法,并制订了网格化规划与工程建设、运维等业务之间协同以及辅助决策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技术方案。
本书可以为我国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对我国配电网规划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希望本书的出版能有力推动我国配电网健康发展,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序言
编者按
第一篇 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总体介绍
第1章 网格化规划概述
1.1 网格化的内涵
1.2 网格化规划内容与流程简述
1.3 规划阶段划分
1.4 规划重点与难点
1.5 对基础数据的要求
第2章 网格化管理体系概述
2.1 网格化管理的核心理念
2.2 网格化管理的主要优势
2.3 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2.4 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篇 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体系介绍
第3章 配电网供电网格划分方法
3.1 网格分层方法
3.2 网格划分方法
3.3 网格划分方案评价方法
第4章 供电网格及供电单元优化计算
4.1 基于K-means聚类分析方法的供电网格优化计算方法
4.2 基于旋转中心线计算模型的供电单元(L2)优化计算方法
第5章 基于网格化的现状配电网诊断分析
5.1 现状电网诊断分析的主要内容
5.2 网格星级评价
第6章 电力需求预测
6.1 预测原则
6.2 预测流程
6.3 负荷特性分析
6.4 电力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
第7章 高压配电网规划
7.1 高压配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
7.2 变电容量估算及变电站布点设计
7.3 高压配电网线路设计
7.4 高压配电网网络规划
第8章 中压配电网规划
8.1 中压配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
8.2 中压配电网设备选择
8.3 中压配电网网络规划
第9章 低压配电网规划
9.1 低压配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
9.2 低压配电网设备选择
9.3 低压配电网网络规划
第10章 配电网无功规划
10.1 无功负荷、无功电源及其运行特性
10.2 无功负荷估算及无功平衡
10.3 无功补偿
第11章 智能化规划
11.1 配电网智能化基本原则
11.2 配电自动化
11.3 继电保护
11.4 通信系统
11.5 计量自动化系统
11.6 配电网智能技术应用
第12章 电力用户接入
12.1 电力用户接入原则
12.2 电力用户接入规划设计
12.3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人
第13章 分布式电源接入
13.1 分布式电源并网方式比较
13.2 分布式电源接人技术要求
第14章 技术经济评价
14.1 技术经济评价概述
14.2 规划成效分析
14.3 财务分析
……
第三篇 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管理及应用
第四篇 国内外典型配电网案例介绍
第五篇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