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通论》是清末民初的学问大家皮锡瑞的一部贯通中国学术的经学通识着作。该书从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出发,对《易经》、《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及《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撰着流传、内容要义,以及历代考订注疏的得失、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的阐述,是对“五经”的系统梳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清末民初,德政传统危难之际,湘中大儒皮锡瑞聚集精神,着《经学历史》和《经学通论》两种,相互发明,开风气之先,带领出一批兼宗汉宋、不废古今、学贯四部的经学通识着作。《经学历史》并非如今意义上之学术史,《经学通论》也绝非如今意义上之经学理论,而是因应国体危难亟求两千年来历代大儒之精神。
清末民初之际,列强煎逼,国体不堪,我国经学却出现了新景象——总结经学传统、归纳经学条贯。这意味着,在华夏政体传统危难之际,研经者聚集精神,警醒国体危难意识,宛若前清研经者深痛性理之学空疏妄诞导致国家覆亡。湘中大儒皮锡瑞着《经学历史》和《经学通论》两种,相互发明,开风气之先,引领出一批兼宗汉宋、不废古今、学贯四部的经学通识着作。我国传统学术过去并无“学术史”名目(西方传统学术同样如此),但《经学历史》绝非如今意义上之学术史;同理,我国传统学术过去并无“通论”名目(西方传统学术同样如此),但《经学通论》绝非如今意义上之经学理论,而是因应国体危难亟求两千年来历代大儒之精神。
“五四”以来形势骤变,新派智识人亟求现代实证化人文社会科学“新偶像”(尼采语)。从此,中国经学到了该终结的历史时刻之说,延绵半个多世纪不绝于耳——倡言终结经学者非异邦人,而是国人:民主共和兴,传统经学被判为帝制附庸、“封建糟粕”,当然应该废。废近两千年不绝若线之经学,具体做法大致有二:要么变经学为“国故”之学或古典文献学,要么变经学为现代西式实证史学——“经学史”科目创始人明言,经学史之目的仅在于让经学成为历史陈迹,让本来活生生的身体变成僵尸。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终结经学都得先对经学有一番爬梳功夫,因此不难理解,终结经学者乃“五四式”新派经学史家——终结中国经学之举成为现代中国经学的一次内部事变,经学品质荡然无存。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学界甚至一度追仿美国汉学,变经学史为所谓社会史,如此怪现象正是变经学为经学史一科之结果。
出版说明
修订说明
经学通论序目
序
一、易经[1-30条]
二、书经[31-63条]
三、诗经[64-101条]
四、三礼[102-153条]
五、春秋[154-2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