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应当内外兼备:既掌握法律内部的知识,也掌握法律外部的知识。所谓法律内部的知识,就是由若干法学专业课程所承载的知识。所谓法律外部的知识,主要是指与法律事务相关联的其他领域的知识,譬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多年来,当代中国的法学院主要侧重于传授法律内部的知识,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个法律人,仅仅具备法律内部的知识是不够的。因为,法律知识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但与法律知识对应的社会现象却不是独立的、更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社会现象密不可分的。譬如金融法学知识,就不是一种单纯的法律知识,金融法学知识本质上是关于金融活动规则的知识。如果不懂金融,怎么可能成为金融法领域的法律人?同样的道理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法律部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律人必须兼备法律内外的知识。因此,当代中国的法学院要培养法律人,除了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法律内部的知识,还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法律外部的知识。当代中国的法学院只有加大法律外部知识的供给力度,才能更好地造就在法律知识上内外兼备的法律人。
《首都法学教育研究》即将确定连续出版,编者希望我为它作一篇序。既然是为一本专事法学教育研究的辑刊作序,我愿借此机会,谈谈法学教育的目标。
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一个最简明的回答是:培养卓越的法律人才。最近,随着一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正式出炉,卓越法律人才再次成为法学教育界的一个热词。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学教育的研究者也许应当思考一个问题,卓越法律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卓越法律人到底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更形象地说,卓越法律人的肖像有什么样的特征?我想,也许只有把卓越法律人的肖像描述清楚之后,我们的法学教育才可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出值得期待的卓越法律人。在我看来,卓越法律人的肖像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绘。
首先,卓越法律人应当内外兼备:既掌握法律内部的知识,也掌握法律外部的知识。所谓法律内部的知识,就是由若干法学专业课程所承载的知识。所谓法律外部的知识,主要是指与法律事务相关联的其他领域的知识,譬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多年来,当代中国的法学院主要侧重于传授法律内部的知识,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个卓越的法律人,仅仅具备法律内部的知识是不够的。因为,法律知识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但与法律知识对应的社会现象却不是独立的、更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社会现象密不可分的。譬如金融法学知识,就不是一种单纯的法律知识,金融法学知识本质上是关于金融活动规则的知识。如果不懂金融,怎么可能成为金融法领域的卓越法律人?同样的道理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法律部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卓越法律人必须兼备法律内外的知识。因此,当代中国的法学院要培养卓越法律人,除了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法律内部的知识,还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法律外部的知识。当代中国的法学院只有加大法律外部知识的供给力度,才能更好地造就在法律知识上内外兼备的卓越法律人。
其次,卓越法律人应当知行合一:既具备与法律有关的知识,也具备相应的行动能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贯强调知行合一。有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仅仅是知道某个道理,但如果并不能付诸行动,并不是真正的“知”,正如宋代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按照这样的传统,一个卓越的法律人既要掌握知识,更要具备行动能力,援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哲学家使命提出的著名论断,我们也可以说,一个卓越的法律人不仅要有“解释世界”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当然,卓越法律人“改造世界”的行动能力主要是与法律事务相关的能力,譬如演讲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又如现实感、分寸感、节奏感,特别是把事情办好、办妥、办成的能力。当前,有一些法科学子,虽然初步掌握了一些概念、原理,但是,行动能力不够。不能周到地谋划,不能事先预计事态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这就叫“知而不行”。这种在知行关系上的跛足状况,不可能支撑起一个卓越的法律人。有鉴于此,法学院应当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法学院应当开门办学,应当把更多的学习环节从课堂搬到法庭、律师事务所等实务机构,以此把法科学予培养成知行合一的卓越法律人。
再次,卓越法律人应当智勇双全:既具备法律方面的才智、才华、智慧、知识,同时也具备正义感、道德感、伦理观念、担当精神。从理论上,我们可以把法律人的“智”解释为法律人的法理修养,我们可以把法律人的“勇”解释为法律人的伦理修养。一个卓越的法官,既要表现出超越于普通人的知识、智慧、法理修养,更要具备正义感、道德感、伦理修养。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仅仅具备“智”,也许可以成就一个娴熟、练达的“绍兴师爷”,却不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法律人。如果仅仅具备“勇”,也许可以造就一个莽撞的“张飞”,亦不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法律人。这就是说,只有智勇双全的法律人,才可能成功地树立起一座座正义的丰碑。因此,当代中国的法学教育,既要给法科学生以知识的指引,更要给他们的心灵灌注正义感、担当精神。这就是说,要从法理修养与伦理修养两个相互依赖的方面,造就智勇双全的卓越法律人。
教学方法探索
多媒体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体系中的定位、运用及其构建——基于西北政法大学实证调研数据的研析
论案例教学法在法学课堂上的应用
论刑法课堂教学中法律思维的培养
反恐刑法学的法律定性与学科定位
课程教学改革
新时代背景下民法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国家标准视野下国际私法课程教学
PBL模式在法硕(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本科生国际私法双语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高校实践育人的社会维度分析——以法学教育为例
法律诊所教育
北方工业大学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法律诊所实践探索
商标权纠纷调解法律诊所教学
著作权纠纷调解法律诊所教育
研究生教育与培养
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初探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建设新探索——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最新修订培养方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