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对话对父母来说是一个传递价值观、建立联系和亲密关系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使得家庭生活充满乐趣。但是繁忙的父母很难弄清楚孩子们脑子里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恐惧,他们因什么快乐。
这本书提供了100个原创的、另类的问题来开启坦诚的亲子交流,帮助父母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在发生冲突的情景下以及在父母分居、祖父母去世等充满挑战的情况下如何与孩子完成良好的沟通。远离“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是否吃得好睡得香”之类的无聊问题,让父母更轻松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建立健康而亲密的亲子关系。
适读人群 :主要为3-12岁孩子及父母 孩子不愿意和你说话?德国著名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家写给父母和孩子的对话魔法书
话题无聊不想谈?用新奇的问题回应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用孩子的思维与孩子对话
孩子苦恼不想说?转一个弯,用心理学设计问题,看到孩子的恐惧、烦恼和愿望……
亲子沟通书太多,父母知道做不到?这是一套可以和孩子玩起来的沟通方法书
我得从一个忏悔开始这本书的讲述。
我不是特别能干的妈妈, 我的手艺非常拙劣。我不会画画,不会陶艺,不会编织,不会手工——任何通过双手去完成创意的天赋在我身上都不存在。对于孩子,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手工、制作、画画这些有创意的事,正是非常有益的创造亲密性的活动,但我和我的孩子却完全做不来这些。我的三个儿子上学的日子对我来说一直是“羞愧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在创作上的无力暴露得一览无余:我儿子的同班同学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随身带着妈妈精心自制、充满创意且十分个性的各种学习用品,而我儿子却什么都没有。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注意这些,或许至今他们都没注意过。可我为什么偏要提起这件事呢?因为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完全败下阵来,那么就要在其他方面不断加强,才能赢回得分。而我一直喜欢做的,就是和孩子聊天。我在职业上选择心理学也是类似的缘由,我把那些没用来做手工的时间都用到了语言方面——说和读。这两件事让我觉得比拿着烙铁、画笔或者锯子安心得多。那些我记忆犹新的愉快而重要的对话,通常是从孩子说的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话开始的:
“我长大了也不想考驾照,我怕制造交通事故。”
“我的生活太无聊了,我想要一些有趣的经历。我想当个猎头,搜寻有才华的人。”
“莱拉(儿子幼儿园的朋友)妈妈的笑容好美。”
“克里斯托夫讨厌孩子。”
“我宁愿当胡克船长,也不愿意当彼得·潘,那样别人会怕我。”
“那不是我,那是小红帽。”
“等我长大了,要住在一个铺满地毯的屋子里。”——我们家里没有地毯,只有木地板。
“妈妈,大树会在暴风雨之后倒在我们的房子上吗?”——说的是我们房子旁边的那棵大梧桐树。
这些只言片语开启了有趣的对话,在对话中我有时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些惊人之处。和自己的孩子对话十分有趣,我们会发现一些他们身上我们从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听到一些我们从没想到的想法,比如,那些我们从没注意过的恐惧、对冒险的渴望、对某种东西的兴趣或厌恶、奇妙的幻想……因为我们对这些事的理解或许完全不同。能听到我们的孩子说起这些是一件多令人兴奋的事啊!我们可以去了解真实的他们,而不是我们设想或者期待的他们。如果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想法,那对我们来说将是一笔不可思议的财富——因为如果我们了解他们的恐惧,就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们;如果我们知道他们的喜好、厌恶、偏爱和幻想,我们就可以对此做出反应。
当一个孩子随意说出一句话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开始一段对话——我们只需要拿出时间好好倾听,并认真提问。近年来,在我从事治疗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有人问我:作为父母,如何才能与孩子展开对话,更多地了解他们?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敞开心扉?父母经常发现和孩子说话很困难,不是通常诸如“学校里怎么样”之类的聊天,而是更深层次的对话,那些让父母了解孩子身上正在发生什么、什么可以真正触动孩子的对话。我和一些父母一起思考过,那些能展开深入讨论、最能实现真实想法交流的有趣话题到底是什么,以及对于这样的讨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本书就是从这个想法中产生的。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收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助于指导与孩子的日常对话,有助于从孩子身上了解和他们人格相关的特点。这些问题不是为了启发孩子的智慧,而是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开启坦诚的对话。
我收集了100个问题,这些问题是父母可以开玩笑地邀请孩子进行交流的,没有任何目的,没有任何具体用处,只是为了多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些问题适合不同阶段的孩子,也可以与成人进行讨论。
父母在每一个问题后都可以留下书写的空间,或者记下孩子的回答。这样这本书便会成为一种记录,记下孩子的想法、思考和感受;或者写下父母自己的感悟,比如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入交谈后的启发。每一个问题也有一个小的补充点,可以让这个问题稍作延展。
在开启这100个问题之前有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父母了解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以便在日常生活和特殊情况下与孩子开展亲密对话并达到目的。
我们能为和孩子的良好对话做些什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谈话技巧达到目的?我们如何组织这些谈话才能创造一个好的气氛,让孩子喜欢交谈?此外,我还想谈谈如何在充满挑战的情境下、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在发生冲突以及在父母离异的情况下完成良好的沟通。
最后,有一章是关于孩子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交流,这对很多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祖孙间的交流有什么特别之处?答案就在书中。
祝你在阅读、提问和倾听中获得快乐。
作者:乌里珂·杜普夫纳(Ulrike D?pfner)
1968年出生于法兰克福。在大学期间主修心理学,毕业后成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疗师,注重在实践中进行父母培训。她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她的第一部著作《你是什么样的孩子?》 (Was für ein Kind waren Sie?) 出版于2014年,包含了与15位同时代著名人物的对话,讲述了他们在不同环境和年代下的童年。(Was für ein Kind waren S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