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导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着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尤其是2019年国际合作署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建设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伟大事业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步履铿锵,成果丰硕5年来的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宏伟构想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与担当,给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谱写了各国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华章。
本书讲述了共建一带一路与国际发展合作的机制与政策问题。全书以国家高端智库研究课题《建立健全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援助和发展合作体系研究》为基础,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设计出发,梳理其对国际援助和开发合作的新要求,系统总结我国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的体系现状、发展实践和存在问题,在深入分析其成因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提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合作体系框架,从战略规划、决策管理、实施操作、投融资、专业服务和风险防控等层面明确了重点任务,从明确国家战略利益及其区域体现、加强国际发展合作规制建设、设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调整金融支持架构、扩大援外资金规模并优化援助结构和领域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前 言
国际援助是指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以提供资金、物资、设备、技术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社会福利的活动,也常常成为一国经济外交的重要方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具有受援国的身份,但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开始了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历程,因此我国长期具有受援国和援助国的双重身份。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国际援助不同,我国长期采用对外援助的概念。根据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首份《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我国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力所能及的援助,属于南南合作范畴,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帮助,因此具有平等互利的特点。
开发合作是指纳入我国与伙伴国的双边合作框架或规划、有开发性金融参与支持、能够具有一定收益的互利性经济合作活动。开发合作体现了伙伴国之间为促进发展特别是项目所在国的发展而进行的合作努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援助支持性质,但既达不到援助应当具有的显著赠予和帮助水平,又不同于企业完全基于商业规则的对外投资,因此开发合作应是介于援助和商业投资之间的一种合作方式。
本书采用对外援助概念表示我国既有的国际援助实践,对其他国家的援助实践采用国际援助。考虑到国际上经常用发展合作(Development Cooperation)指代援助,本书采用发展合作代表包括国际(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在内的带有支持和互利双重属性的跨国经济合作活动,即以此代表未来中国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的整体架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顶层设计,也是新形势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连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条件差,民生保障水平低,项目融资能力弱,对国际援助和开发合作需求巨大。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对我国的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二者开辟了广阔空间。为此,构建有效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发展合作体系,对于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2016年度国家高端智库研究课题《建立健全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援助和发展合作体系研究》为基础,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设计出发,梳理其对国际援助和开发合作的新要求,系统总结我国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的体系现状、发展实践和存在问题,在深入分析其成因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提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合作体系框架,从战略规划、决策管理、实施操作、投融资、专业服务和风险防控等层面明确了重点任务,从明确国家战略利益及其区域体现、加强国际发展合作规制建设、设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调整金融支持架构、扩大援外资金规模并优化援助结构和领域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课题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史育龙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完成,成员包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卢伟副研究员、滕飞副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孙伟副研究员、陈曦助理研究员,以及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黄梅波教授和刘振原博士、朱丹丹博士等。本书第一章由史育龙、卢伟执笔,第二章由黄梅波、刘振原和朱丹丹执笔,第三章由孙伟、卢伟执笔,第四章由滕飞执笔,第五章由陈曦执笔,第六章由史育龙、滕飞执笔。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机构的大力支持,调研了国内一些承担援外任务、实施合作项目的企业,拜访了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等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领域著名机构北京代表处的专家,并前往世宗实地调研了韩国国际合作机构(KOICA),与这些机构和专家的交流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为本书观点和结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从课题完成到书稿出版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当时课题组发现的一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一些建议也已成为现实,但为尊重历史,本书仍尽可能保持当时的原貌。由于水平所限,内容有不当甚至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史育龙
史育龙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经济地理专业,获理学博士。1996年起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2001年至2007年任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城镇发展研究室主任。2007年至2018年任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科研管理部副主任,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卢伟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战略室负责人,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战略、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领域研究,主持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委托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资源环境影响等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