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家书》选取了车耀先、苟悦彬、韩子重、何柏梁、何功伟、黄楠才、黄显声、江竹筠、蓝蒂裕、刘国鋕、罗世文、王朴、许晓轩、张学云、钟奇、朱世君、刘振美、胡其芬、文泽、宣灏等20位红岩英烈的家书,并进行相关的解读。这些家书是红岩英烈们真情实感的流露,是烈士们向死而生的绝笔、力透纸背的寄语!饱含了对父母的愧疚之心、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对爱人的雎鸠之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革命烈士的家国情怀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每一封家书都闪烁着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信仰、坚持真理、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亲情和谐、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的光辉。
《红岩家书》既有珍贵的烈士家书手迹影印件,又有感人肺腑的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真实生动、震撼心灵的思想道德教育读物。从红岩英烈留下的家书中,读者获得的不仅是对红岩先烈们的缅怀和铭记,更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红岩家书》由重庆出版集团策划实施,著名红岩研究专家厉华先生领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献礼书。
《红岩家书》是一部有温度、又有高度与深度的图书,这些家书是红岩先烈们真情实感的流露,饱含了对父母的愧疚之心、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对爱人的雎鸠之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每一封家书都闪烁着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信仰、坚持真理、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亲情和谐、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的光辉。
《红岩家书》是向死而生的绝笔!更是力透纸背的寄语!广大读者从这些家书中,能感受信仰的力量、牢记忠诚的品格、深悟大义的情怀。这些家书,作为红岩革命精神的历史文献及传承的纽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红岩家书》是对重庆本土独有的革命文化资源进一步地传承与弘扬,也是重庆出版人文化担当的重要体现。红岩家书不止是重庆的骄傲与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浴血奋战、努力探索中国梦的有力的历史见证!
《红岩家书》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岩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成果,切实加强红岩革命文化的传承,大力弘扬红岩文化的重要体现,不仅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将有力地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序 甘洒热血写春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特殊时刻,这本《红岩家书》显得格外厚重。
红岩烈士和他们的故事,有关书籍、影视作品已经出了不少,几乎已经家喻户晓。但是,读了这本 《红岩家书》,我仍然心潮澎湃,思绪难平,感慨万千!
这本 《红岩家书》,选取了车耀先、江竹筠、罗世文等 20 位红岩烈士,在狱中、就义前写给亲人、同志的信,留给亲人的话。身处死神随时都可能降临的人间地狱,甚至就在慷慨就义之前的一刻,烈士们的这些家书、话语,是从他们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拳拳心声、切切真情,为我们探寻烈士们的精神世界洞开了门户。本书编著者对烈士生平的介绍,对家书的诠释,又为我们观察烈士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放大镜和显微镜。
人们说: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面对《红岩家书》,我在想:共产党人到底特殊在哪里?
是躯体吗?不是!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夹筷子,火红的烙铁加身,老虎凳上……一样彻骨剜心的痛。同样珍惜生命、留恋人生、眷念亲人。江姐说: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红岩家书》第 113 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刘振美在给妻子的信中道:我此生遭受到这种意外,本来不想活了,但想到有了您,还有年高的母亲,方咬紧牙关忍受着痛苦的噬食而保留下这生命。(第 161 页) ……
是没有情、没有爱吗?不是!
烈士们对父母、亲人、同志有大海般的深情。许晓轩在给胞兄的信中说:想到母亲,我也很觉有罪……现在我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母亲了……今后还请你继续替我多尽一些责任。(第 202 页) 何功伟在狱中给父亲的信中道:儿不肖,连年远游,既未能承欢膝下,复不克分持家计。只冀抗战胜利,返里有期,河山还我之日,即天伦叙乐之时,儿七岁失恃,大人抚之养之,教之育之,一身兼尽严父与慈母之责。恩山德海,未报万一(第66、67 页) ……
烈士们对妻子、丈夫有甜蜜、炽热的爱。张学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 前后一共收到您四封信,它们给予我太多的安慰,和无尽的快感的回味,尤其是昨天收到的第四号 (挂号的) 信,更使我联想着过去的一切蜜蜜的生活……(第 226 页) 王朴在狱中带给妻子的信中道:莫要悲伤,有泪莫轻弹。你还年轻,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第 182 页) ……
那么,共产党人特殊在何处呢?烈士们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特殊在对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仰、向往,及由此产生的钢铁般的意志、浩然正气。
罗世文临刑前给党留言: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第171 页) 黄显声将军对儿子说: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第 94 页) 张学云跟妻子说:我觉得理 想是人生有价值、富于吸引力的东西,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原动力。什么东西能使我们作苦斗的挣扎?什么东西能使我们极富于韧性的拼命?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快活地毫不灰心地生活在不能算是人的生活深渊中?我说就是理想。(第 226 页)
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仰、理想,使他们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在国民党监狱渣滓洞和白公馆看守所,面对五花八门的特种刑具,受尽骇人听闻的肉体折磨,流血不流泪,折骨不低头。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特务还对烈士们进行惨无人道的精神上的摧残。特务用儿子对江姐威逼利诱,江姐失声痛哭,她爱儿子、思念儿子、不愿意让已经失去父亲的儿子再失去母爱;但是,她用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情感,坚守了共产党人的节操。烈士们的钢铁意志,惊天地、泣鬼神!
坚定不移的信仰、理想,使烈士们充满浩然正气。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何敬平烈士诗)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陈然烈士诗)。按诸宁死不屈之义,儿除慷慨就死外,绝无他途可循。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成仁取义,此正其时。(第 66 页) ……烈士们的浩然正气,若长虹经天纬地,气壮山河!
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及由此而产生的钢铁般的意志、浩然正气,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特殊之处。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理想,甘洒热血写春秋,已经成为红色基因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
烈士们在家书、留言中,殷切地希望他们的兄弟、姐妹、儿女、同 志后来人,永远跟党走,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掩卷想想,作为烈士们的后来人,我们做得怎样,有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今天,我们与烈士们的处境不同了;但对信仰的坚守有同样的意义。我们的党已经是执政党,又处于和平时期,我们不会面对敌人的酷刑、刺刀、枪口,没有时刻可能牺牲的危险。但是,我们面临着权力、金钱、美色、奢侈生活……的诱惑。在这些诱惑面前,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否坚定,不仅关系着我们个人的政治生命,也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我想,当这些诱惑降临我们面前的时候,不妨翻翻这本《红岩家书》。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党史,我很拥护。不了解党的历史,怎么知道、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不懂得党的历史,怎么明白、牢记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学习党史,我认为阅读《红岩家书》是重要的一课。
求是杂志社原社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原会长 高明光
2021 年 4 月 25 日
厉华,男,满族,中共党员,文博二级研究员。原任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馆长。其长期致力于红岩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工作。代表著作:《红岩魂来自白公馆、渣滓洞的报告》《红岩魂来自歌乐山的报告》《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保护与利用》《风雨白公馆》《路在脚下》《忠诚与背叛》《忠诚与信仰》《厉华说红岩解读狱中八条》《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上、中、下)》《红岩:从文学作品到红色旅游》《重庆谈判43天、蒋介石的九次会面商谈史考》等等。其主讲的《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巡展300余场;《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在全国巡演865场并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首届创新奖;代表的演讲报告《红岩魂信仰的力量》《红岩魂忠诚与背叛》《中国共产党制胜法宝统一战线》红岩联线的运作与发展》在全国各地演讲2000多场。
郑劲松,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西南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副馆长,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大宣传教育中心专家组成员。曾在《中国作家》《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诗文、小说300余篇(首),获孙犁散文奖、林非散文奖、徐霞客旅游文学奖,连续3届重庆晚报文学奖,著有《永远的紫罗兰》等书。
郑小林,女,1976年9月,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现任中共大安区委党校教务股副股长,讲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红色文化方面研究,多个课题在省市获奖,多篇论文在《四川教育》《科学教育前沿》《科学导报》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