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科学是一门涉及人类学、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等跨学科领域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及互动系统,以及影响这种互动关系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层面因素。本书通过14个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相关的典型案例,阐述了环境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应用实例和发展趋势。每个章节都有例子,作者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总结了针对环境问题的社会研究各个方面的方法和研究策略;通过不同的案例,介绍了跨学科环境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展示了社会科学可以为环境研究提供的可能性,剖析了气候变化、森林砍伐、海洋保护等更大范围的全球性问题,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通过本书了解环境社会科学中较为重要的方法论框架和方法
本书是环境社会科学方法和方法论研究中的典范(虽然仍不完整),旨在向读者介绍社会环境研究中几种重要的分析角度。许多章节也给出了方法应用的案例研究。总之,我们希望展现这些不同方法和信息类型是如何相互补充的。几种方法结合的研究设计可以更好地为某一特定问题提供更细致的方法。然而,我们不容易实现这个目标,就像我们在构思本书时所遇到的困难一样,在过去25年里,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中的理论分歧很大。随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显著影响,较为严重的理论分歧是使科学或实证主义的方法对立于批判的、主观主义的或后现代学派的。这里我们为了简化术语,主观主义者一般倾向于强调定性方法,特殊情况下使用话语分析;实证主义方法趋向于对可量化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和统计分析。然而,这本书旨在通过融合这两个方面的章节来挑战这种两分法,并且明确强调定量和定性方法互补的多层次分析。事实上,我们认为这种多元的环境社会研究设计是由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我们选择了14个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与环境社会研究相关的重要领域。尽管它们并不详尽,但是我们相信,这些主题反映了社会科学(以及某种程度上的人文学科)中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主要方法论趋势。各章主题包含各种科目组合,这或许反映了环境社会科学的内容这些必然被包含在不同层次的细节里。例如,与政治经济学相比,人种生物学的研究范围更具体,而政治经济学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文献。专门讨论地理信息系统社会环境用途的章节,未必会从环境角度专门研究人口统计。也就是说,读者不应该期待有一本同质化的图书,因为这个领域并没有同质化。不同作者为了契合自己的认识论,所采用的描述策略也会有很大差异。作为编者,我们尽可能地展示各章之间的共性,同时不强制作者采用不熟悉的或与所讨论的文献不符的风格。有些章节以案例研究为解释性工具,另外一些章节则采用多个例子来解释他们所讨论的方法。
1 前言
2 人、数字和自然资源:环境研究中的人口学
3 生产决策和时间分配:数据收集指南
4 自然资源政治学分析:从产权理论到制度分析
5 jiduan事件、临界点及脆弱性:环境政治经济学方法
6 当地社区和自然资源:实践中的人种生物学
7 勾画历史:人文景观和徒步方法
8 亚马孙遗世部落新闻报道中的隐喻和神话:社会、环境和文学分析
9 沙漠城市的水资源决策者:文本分析和环境社会科学
10 人与自然系统的联系:社会网络、环境和生态学
11 马达加斯加中阿拉伯茶的商品链:多尺度、多点人种学
12 环境人类学的时空方法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景观变迁和本土知识
13 深度时间、历时变迁和多标量数据整合:探索人与环境动力学的考古学方法
14 气候、阶级和生产的比较轨迹:美国自耕农的历史生态学
15 海洋保护项目设计的社会生态学方法:以所罗门群岛为例
译后记
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