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程探微》紧紧围绕怎样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争取早日实现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一主线,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入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成立到今天所走过的60多年的历程,探讨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教训。全书从新的角度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力图对重要的典型事件作尽可能具体的描述,使读者通过一个个“小窗口”,认识中国共产党留下的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光辉足迹。
何学慧,汉族,湖北省建始县人,1968年出生,历史学硕士,副教授。现任职于集宁师范学院政史系。主要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现代化史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共和国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广西社会科学》等学术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大学生精神支柱建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科研课题《乌兰察布市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课题《新中国成立后乌兰察布荒漠化防止问题研究》工作。
绪论
第一篇 从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到祖国大陆统一
第二篇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巩固
第三篇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
第四篇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五篇 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第六篇 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七篇 以“156项”为重点的工业化建设
第八篇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第九篇 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
第十篇 1957年的整风运动
第十一篇 探索中的失误(一)
第十二篇 探索中的失误(二)
第十三篇 庐山悲剧之苏联因素
第十四篇 国民经济调整阶段的分析
第十五篇 七千人大会上的思想分歧
第十六篇 共和国十年巨变
第十七篇 1975年的全面整顿
第十八篇 在徘徊中前进
第十九篇 1978年的伟大转折
第二十篇 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
第二十一篇 对外开放的新成就
第二十二篇 新时期外交战略的调整
第二十三篇 “一国两制”的嬗变和建构
第二十四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创新
第二十五篇 新时期参政党的自身建设
2.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并提出了经济体制的新构想。1956年5月,中央政治局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一正确思想被中共八大所吸收所坚持,在八大的政治报告、政治决议以及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等文件中,都坚持和阐明了这条方针。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必须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应该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以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按比例地发展。避免出现丧失时机的保守主义倾向和造成比例失调的冒险主义倾向,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这些原则都是很重要的,对于克服1953年和1956年的冒进倾向,保证1957年经济的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中共八大也进行了初步探索,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在生产经营方面,既要以国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又要以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既要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又要有一定数量的自由生产作补充;在市场方面,既要以国家市场为主体,又要有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作补充。这些思想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也被八大所接受。这是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的重要尝试,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作出了扩大人民民主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决策。为了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中共八大在国家工作方面提出了两项任务:一项是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为了做好这一点,中共八大提出了四个必须加强:加强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批评监督;加强中下级机关人员对上级机关的批评监督;加强各级人大对各级国家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国家机关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监督,总之要用扩大监督的办法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第二项就是要逐步制定完整的法律,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就在实际上提出了建设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