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屈全绳个人文集。全书收录了作者最近十几年所创作的作品,分为“皓首回眸”“以贤为策”“一瞥万象”“书卷盈怀”“素日琐记”“小品杂集”六辑。作者对自己几十年人生历程的回顾和感触,对逝者的怀念,对贤者的敬重,对后辈的期盼,都写进文章里。
《生日三记》《春之韵》《缘何春花秋烂漫》《宁波秋夜》《青岛赏月》《提前过了个重阳节》《今秋桂花格外香》《向往梅花》《成都观虹》《初登嘉峪关》……《月满昆仑》是作者从众多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佳作结集,记录了一位古稀老人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这个集子原计划明年脱
手,因为有几篇文章还要打
磨后补充进去。但是,计划
赶不上变化,身体熬不过岁
月,一时半会儿又没有茅塞
顿开、摩厉以须的悟性,只
好把明年的计划提前到今年
付诸行动。
收入集子的文稿,是我
退休后笔耕的部分心迹,绝
大多数在报刊或网络上发表
过,算是《议军论政》《西
陲将星》《铁血将军旷世情
》和几本诗词集、歌词集之
后的“回光返照”。因为对一
个望八老翁来说,生命的交
响乐随时都可能曲终声息。
退出工作岗位时,我给自
己安排的生活方式是‘‘三不
主义”“五子登科”:“不问台
上的事,不说别人的事,不
误自己的事”;“爬格子,带
孙子,整院子,头看,“三
不主义”一以贯之,“五子登
科”差强人意,其中尤以“爬
格子”为最,有些东西怎么
使劲都写不出来,简直像电
脑死机一样痛苦。根源何在
?是“硬件”不行?不是!脑子
不痴不呆。是“软件”不行?
不是1 57年军旅生涯,在新
疆26年,在兰州5年,在北
京5年,在成都21年,虽说
算不上“阅世已阅险中险,
识人又识天外天”,总还是
经历了时代的沧海桑田、人
生的跌宕起伏。那么有的题
材难写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我请教鲁迅,先生说:写不
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我不
甘心,又请教古人,唐卢延
让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
茎须。古人与鲁迅唱反调,
我当然得听鲁迅的。于是索
性放弃一些自己功力不逮的
题材,写了眼前这些篇章。
后来在创作实践中醒悟
过来,说到底是“芯片”不行
,根子出在知识少上,明白
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是大实
话,“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
夸张句,反躬三省吾身,确
实读书少了。再看个人的知
识储备、知识结构、知识含
量,明显与写作题材的要求
不匹配。这提示我,书读少
了,即使搜肠刮肚,也只能
写出几根干瘪的鸡肋。
现在有些官员的文章让
人读不下去,大概也同读书
不多有关系,而作者还是硕
士、博士,其中难免掺了水
分。仔细琢磨,这种现象并
不奇隆,学历造假早已稀松
平常,以为拿到一张假文凭
就有了真学问,而不懂得“
官大未必学问长”才是硬道
理。这好比吃包子,包子好
不好吃,不在褶子多不多,
不在皮子白不白,而在馅子
香不香。由此可见,书能益
智,勤能补拙,真正的好书
才是满口生香的“包子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
昏。抓住生命的尾巴,品读
几本好书,也许写出的“包
子”才有点“狗不理”的味道
。
2019年11月18日
于成都北较场解甲楼
屈全绳,中共党员,陆军中将,1944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白鹿原。1962年入伍。在职期间研究军队政治工作,《议军论政》集纳了作者在《求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的70余篇论文。退休后专注文学创作,著有诗词、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文艺评论多篇。由他作词的十多首歌曲被拍成MV音乐作品,其中《哈达》作为华语乐坛经典在海内外流传。
自序
第一辑 皓首回眸
清明忆父
中秋忆母
附文:爷爷奶奶,我想你们
——清明时节忆童年
回忆五毛钱
难忘初过八一节
月满昆仑
友情重过酒千盅
让回忆释放正能量
汶川地震那一天
弥留之际的弟弟
第二辑 以贤为策
哲人归大夜,千古传圭璋
——忆季羡林先生为《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题词
长亭一曲路三干
——冯其庸先生的西域行与军旅情
道德文章谁为继
——悼念冯其庸先生
冯其庸先生学术生涯中的“求索”与“爬坡”精神探析
显学后面的隐形人
——记佛教造像研究专家暨敦煌学专家孙国璋先生
千古藏学一宗师
——王尧先生头七祭
李巍先生的收藏与金铜佛像的归宿
雕琢神态塑造气韵
——记著名雕塑艺术家纪峰先生
下笔惊风云落墨染毫巅
——试论吴振西诗书画艺术
喜怒哀乐尽在笔端
——李凤杉写意人物画解读
丹青不知老将至凌云健笔意纵横
——叶毓中杜甫诗意书画探因
为有源头活水来
——邓晓岗先生水墨竹柏画浅析
解读王洛宾
——最美的音乐在自己的国土上
为有心泪拾遗曲
一个为病人活着的医生
——回眸第四军医大学王锦玲教授
没有镌刻的碑文
——追忆“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为救灾牺牲的邱光华机
组五烈士
看书展忆故人
第三辑 一瞥万象
跨越时空沧桑的天国景观
——大足石刻个性特征浅议
结缘金铜佛造像记
永乐金铜佛像与汉藏文化交融
汉藏佛教文化艺术交融的认同基础
因缘殊胜普陀山
巫文化源流与创新之管见
卓玛的眼泪
故乡的“原”与“沟”
青岛的五四广场
义乌因“孝”而得名
第四辑 书卷盈怀
奇葩绽放心生香
——写在《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付梓之际
甘与西陲共春秋
——我读《岁月回顾》
真挚的家国情怀
——读《戎马西域四十秋》
画龙多雅士点睛一戎衣
——读《南远景中国画研究文集》
以兵寄情以论立世
——读南远景军事人物评传《云卜论兵》
观察与思考的沉淀
——读邓晓岗随笔集《独眼》
萧劲光大将《八五抒怀》读后
记忆深处藏精神
——关中尧散文集《一捧沙》读后
试论关中尧文学作品的特征
微言大义夕阳红
——王发虎《顺其自然度晚年》序
让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凝成永恒
——读廖毅文报告文学集《历史的闪电》
《弟弟最后的日子》
——一本读起来放不下的书
潺谖的心语
——李凤玉散文诗欣赏
回眸北大
——在北大图书馆找到了我的短篇小说处女作
第五辑 素日琐记
生日三记
春之韵
缘何春花秋烂漫
宁波秋夜
青岛赏月
提前过了个重阳节
今秋桂花格外香
向往梅花
成都观虹
初登嘉峪关
第六辑 小品杂集
较量
战友
应聘
遗嘱
地震
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