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命的摇篮,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她,孕育着经济的繁荣,见证着社会的发展,承载着人类的文明。步入21世纪,“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成为响遍全球的号角和声势浩大的行动,中国--一个有着悠久海洋开发和利用历史的濒海大国,正在致力于走进世界海洋强国之列。
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唱响蓝色经济的今天,为了引导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海洋、增强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意识,鼓励更多的海洋爱好者投身于海洋开发和科教事业,以海洋类图书为出版特色的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倾力打造并推出这套“畅游海洋科普丛书”。
中国海洋大学是我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不仅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海洋科教人才的使命,也担负着海洋科学普及教育的重任。为了打造好“畅游海洋科普丛书”,知名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教授担任丛书总主编;著名海洋学家文圣常院士、管华诗院士、冯士 □院士和著名海洋管理专家王曙光教授欣然担任丛书顾问;丛书各册的主编均为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他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科学精神、朴实又不失优美的文笔编撰了丛书。
作为海洋知识的科普读物,本套丛书具有如下两个极其鲜明的特点。
丰富宏阔的内容 丛书共10个分册,以海洋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翔实的资料为基础,从不同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介绍了海洋各领域的基础知识,向读者朋友们呈现了一幅宏阔的海洋画卷。《初识海洋》引你进入海洋,形成关于海洋的初步印象;《海洋生物》《探秘海底》让你尽情领略海洋资源的丰饶;《壮美极地》向你展示极地的雄姿;《海战风云》《航海探险》《船舶胜览》为你历数古今著名海上战事、航海探险人物、船舶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奇异海岛》《魅力港城》向你尽显海岛的奇异与港城的魅力;《海洋科教》则向你呈现人类认识海洋、探索海洋历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机构及世界重大科考成果。
新颖独特的编创 本丛书以简约的文字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相辅相成,使读者朋友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有一种视觉享受,如身临其境,在“畅游”的愉悦中了解海洋…… 海之魅力,在于有容;蓝色经济、蓝色情怀、蓝色的梦!这套丛书承载了海洋学家和海洋工作者们对海洋的认知和诠释、对读者朋友的期望和祝愿。
我们深知,好书是用心做出来的。当我们把这套凝聚着策划者之心、组织者之心、编撰者之心、设计者之心、编辑者之心等多颗虔诚之心的“畅游海洋科普丛书”呈献给读者朋友们的时候,我们有些许忐忑,但更有几许期待。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给那些向往大海、热爱大海的人们以惊喜和收获,希望能对我国的海洋科普事业作出一点贡献。
海洋,知态万状,蔚为大观。她是慷慨的慈善家,冷酷的吞噬者,神奇的雕刻师…… 探索、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认识和了解! 凭海临风浪儿欢唱 万顷碧波奏晌动人乐章 也许你是大海的孩子 唱着“大海啊!故乡”成长 也许你是身处内陆的少年 听过关于大海的哼唱 无论怎样 初识海洋 都会牵引你走入湛蓝水乡 让你知道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海洋是人类的希望
吴德星,男,山东省无棣县人。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博十,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教授。 吴德星教授现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第三、四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等多项社会职务。 吴德星教授长期从事物理海洋学研究,曾获省部级多项奖励。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由韩国总统李明博授予“大韩民国宝冠文化勋章”。
地球家园
从太空看地球
海陆变迁
海洋——生命的摇篮
海洋风貌
海与洋
性格迥异四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精彩纷呈的大海
最大、最深的海——珊瑚海
袖珍之海——马尔马拉海
大陆中间的海——地中海
没有海岸的海——马尾藻海
最成的海——红海
最淡的海——波罗的海
最浅的海——亚速海
黑浪滔天的陆间海——黑海
海峡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最深、最宽的海峡——德雷克海峡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美亚史前交流的桥梁——白令海峡
年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兵家必争之地——直布罗陀海峡
最重要的洲际海峡——马六甲海峡
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
海湾
面积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
最大暖流的源头——墨西哥湾
世界油库——波斯湾
几内亚湾
哈德孙湾
挪威峡湾群
渤海湾
海洋现象
潮汐
中国涌潮之最——钱塘江涌潮
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方——芬迪湾
海流
海流
全球最强大的海流——南极绕极流
全球最强劲的暖流——墨西哥湾流
黑潮暖流
波浪
海雾
姿态各异的雾
与中国有关的海雾
世界其他地方的海雾
海冰
海洋灾害
风暴之神——台风
杀人魔王——风暴潮
恐怖的海啸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海岸侵蚀
海平面上升
海洋杀手——赤潮
海洋与人类
海洋环境
海洋宝藏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矿物资源
海洋动力能源
海洋运输
海洋污染
保护海洋
太平洋不太平全球约85%的活火山和约80%的地震(从所释放的能量而言)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东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缘的海沟一岛弧系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活火山达370多座,有“太平洋火环”之称;地震频繁而强烈,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之称。
“咆哮的西风带”,是指在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在南纬40。~60。
附近环绕地球的低压区,终年盛行6~7级的西向风,气旋活动频繁,平均2~3天就有一个气旋经过,强气旋带来惊涛骇浪。太平洋的咆哮令人望而生畏。
“太平洋火环”和“咆哮的西风带”让太平洋并不太平。
既然太平洋并不太平,为什么美其名日“太平洋”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大航海家麦哲伦。麦哲伦率船队通过后被称为麦哲伦海峡的海峡时遭遇到狂风巨浪后,他们在从南美洲一直到菲律宾群岛的110天的航行期间,大风浪再也没有来骚扰他们,于是他们给这片平静、浩大的洋域取名太平洋。
深邃温暖太平洋不仅胸怀开阔,而且深邃温暖。它是世界上最深、最温暖的大洋。
太平洋包括属海时,其平均深度为3939.5米;不包括属海时,其平均深度为4187.8米。世界上深度超过6000米的海沟,在太平洋有21条;其中包括地球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该海沟最深处有11034米,而陆上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才8844.43米。
太平洋还获得了世界上最温暖大洋的称号。它的海面平均水温为19℃,而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为17.5℃。这是因为窄窄的白令海峡阻碍了北冰洋冷水的流入,再加上太平洋热带洋面宽广、储存的热量多。不过,高温、高湿条件下也产生超低压中心,每年全球约70%的台风是在太平洋上形成的。
岛如繁星湛蓝如天空的太平洋海面上,像繁星一样点缀着1万多个岛屿,较大的岛屿近3000个;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新几内亚岛,仅次于北大西洋的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二大岛。太平洋西部的岛屿,多是大陆岛屿,如加里曼丹岛。
中南部的岛,多为火山岛、珊瑚岛。世界著名的大堡礁,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绵延长达2011千米,最宽处161千米,包括约3000个岛礁。大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是火山岛,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为“停泊在海洋中最可爱的岛屿舰队”。
大西洋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面积为93363万平方千米,约是太平洋面积的一半。作为最年轻的大洋,大西洋不甘落后,她在不断扩张。《奥德赛》中大力士“Alantic”顶天立地,知道世界上任何海洋的深度,并用石柱把天地分开,大西洋的名字即来源于此。大西洋本身也像大力土一样,充满力量,雄心勃勃,同时又神秘莫测,令人着迷。
从地球伤口诞生的“s”形大洋大陆漂移学说告诉我们:美洲和欧洲、非洲曾是骨肉相连的大陆,后来,超级大陆仿佛受到重击,美洲大陆和欧、非大陆之间出现一道长长的裂口,就像今天的东非大裂谷。裂口不断拓宽加深,西面的美洲和东面的欧洲、非洲“各奔前程”,海水涌入裂口,咆哮的海水在新的海域中积蓄力量、壮大声势。时间大手也助了大西洋一臂之力,约1亿年的时间,大西洋便如此宽广辽阔,气势逼人。
大西洋中脊山峦起伏,自北部的冰岛起至南部的布维岛止,长约15000千米,在洋底巍然耸立,山脉走向与两岸轮廓一致,呈“S”形。沿着中脊的轴部,不是连绵的巅峰,而是深深的中央裂谷。年轻气盛的大西洋跃跃欲试,想与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一比高下。大西洋长一尺,太平洋就要缩一尺,那么太平洋会被大西洋挤小吗?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专家对大陆将来的漂移进行了模拟推算,结论是:太平洋目前的收缩只是暂时的,随着地质变化的演进,太平洋将来可能对大西洋进行全面“反攻”。在1.5亿年之后,大西洋不仅不能挤小太平洋,反而会被太平洋挤成一个“小西洋”。甚至可能从地球上消失。
亚特兰蒂斯存在过吗?亚特兰蒂斯文明一夜消失,给人类留下了千古谜团。
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描绘了它:亚特兰蒂斯拥有无法想象的财富,有黄金和白银建造的神庙圣殿,文明高度发展,在向希腊进犯时,突如其来的地震和洪水将其打人海底,一夜消失。
1958年,美国动物学家范伦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些奇特的建筑。1968年,他宣布发现了长达450米的巨大丁字形结构石墙,还有平台、道路、码头和一道栈桥。整个建筑遗址好像是一座年代久远的被淹没的港口。1974年,苏联的一艘考察船来到这里,进行了水下摄影考察,再次证明了这些水下建筑遗址的存在。这些水下石墙是不是由亚特兰蒂斯人建造的,至今尚无定论。
百慕大之谜北大西洋的茫茫海洋中,由百慕大群岛、波多黎各、佛罗里达州南端迈阿密所围成的一片三角形海域是一个极其神秘的区域,行至这里的飞机、船只会神秘消失,这就是令人生畏的百慕大魔鬼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