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画论发展史著作,作者尽可能完备地概述历代经典画论,并将历代反复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汇聚于一处详加析论,使读者对特定的画论专题能有较为完整而深入的了解。此书将有助于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和书画研习者、爱好者们更为全面、有效地学习中国画论。
绪 论
第一节 儒道释三家思想与中国画论
一、儒家之“道”及其在画论中的体现
二、老庄思想的影响力
三、禅宗之“道”与画论
第二节 中国画论的发展与分期
一、绘画的起源与中国画论的萌生
二、中国画论的发展与分期
第一章 先秦两汉——中国画论的萌芽时期
第一节 孔子论画
一、“绘事后素”
二、明镜察形
三、“恶紫之夺朱”
第二节 《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
第三节 《左传》“使民知神奸”
第四节 老庄的美恶观
一、“五色令人目盲”
二、“解衣般礴”
第五节 韩非子“犬马难,鬼魅易”
第六节 刘安 《淮南子》论画
一、“君形者”说
二、“画者谨毛而失貌”
第七节 王充论画
一、文章“所载灿然”,图画“不见言行”
二、“如无闻见,则无所状”,反对“虚妄之象”
三、反对“尊古卑今”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中国画论的重要开始时期
第一节 曹植、陆机、王廙论画
一、曹植“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二、陆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三、王廙“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
第二节 顾恺之论画
一、顾恺之三篇画论篇名的确定
二、《论画》:论“迁想妙得”
三、《摹拓妙法》:论“以形写神”
四、《画云台山记》:以山水为背景的人物故事画构思
第三节 山水画论
一、宗炳《画山水序》
1.“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
2.“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3.“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4.“应目会心”“栖形感类”
5.“畅神”
二、王微《叙画》
1.绘画“与《易》象同体”
2.“容势”
3.“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
4.“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
5.首次提出山水画中的书法用笔:“曲”“趣”“叐”“点”
6.“神飞扬”“思浩荡”
三、(传)梁元帝《山水松石格》
1.“格高而思逸”
2.“炎绯寒碧,暖日凉星”
3.“秋毛冬骨,夏荫春英”
4.首次提出“破墨”法
5.“设奇巧之体势,写山水之纵横”
第四节 绘画品评著述
一、谢赫《画品》
1.“六法”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
2.以“六法”为标准将画家分为“六品”
(1)以“意”评画
(2)由“以形写神”到“取之象外”
二、姚最《续画品》
1.“自娱”“观者悦情”
2.“心师造化”
3.“通变”“文变今情”
第三章 唐五代——中国画论的成熟时期
第一节 唐代画品与著录中的画论
一、彦悰《后画录》
1.推重画家的师承关系
2.“变古象今”
3.“触物为情”
二、窦蒙《画拾遗录》
1.首创“风格”一词
2.“气正迹高”
三、李嗣真《续画品录》
1.“得妙物于神会”
2.“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
3.“动笔形似,化外有情”
四、张怀瓘论画
“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五、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1.“妙将入神,灵则通圣”
2.“有象”与“无形”
3.论“写真”,重“神气”
4.首次提出“逸品”
六、裴孝源论画
“心存懿迹,默匠仪形”
第二节 唐五代山水画论
一、王维论画
“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
二、张璪论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三、荆浩《笔法记》
1.“图真”
2.“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3.“四势”:筋、肉、骨、气
4.二病:“有形病”“无形病”
5.“图画”可“代去杂欲”
6.“神”“妙”“奇”“巧”
7.“水晕墨章,兴吾唐代”
第三节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
一、首次全面阐述绘画的审美功能
二、论绘画之起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三、首次阐释谢赫“六法”
1.论气韵与形似的关系
2.论立意与用笔的关系
3.“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4.“传移模写,乃画家末事”
四、首次梳理山水画的发展变化规律
五、论用笔
1.“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2.“死画”与“真画”
3.“疏密二体”
六、“运墨而五色具”
七、“了”与“不了”
八、首次关注书画之异同
九、“妙悟”
十、绘画品评论
1.“以自然品为上品之上”
2.评画者的个人修养与评画法则
十一、收录保存了早期画论珍贵文献
第四节 唐代题画诗论画
一、以“真”赞画,以画夺“真”
二、“意匠惨淡经营”
三、“象外更生意”
四、“功夫在笔端”“元气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