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历史学科考试理论与实践的论述。从历史思维的产生到历史学科能力评价,本书试图说明历史思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是人类回应社会生活实践必然产生的一种思维模式。
本书在2012年版《刘芃考试文集》的基础上删旧添新而成。
原本无意再谋新作。有朋自远方云:旧作有些内容并无过时之感,而业者时有所需,经删削后另加新篇,亦可谓与时俱进。遂以为然。
自2017年颁行,基础教育的考试与评价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我的看法是,课程标准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让考试既穿上新鞋,又走上新路。不是说穿新鞋就走不了老路,而是说走老路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很快就能够被识别出来,于是大家纷起而纠偏。在人们的共同参与下,基础教育的考试和评价在实践中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当前情况的道路。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座富矿,抓住对它的研究、探讨和发掘,是教育和教育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要从历史学的本质认识学科素养,了解历史学的概念、方法和叙述形式与历史事实的内在关系;其次须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研究学科素养,领悟历史学的模式、意义与历史思维、历史认识的逻辑联系;第三还得从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量表,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准确表达学业成就,揭示教育活动的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意义。
教化和评价不仅关乎学业,也关系到我们的生存质量,走好这一步,就必然创造出更好的下一步。以前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也还会这样走下去。
本书保留的旧文和所添新作,远远未能涉入以上所说,甚至也谈不上开了个头,这是实话。
是为序。
本书经由解光云教授整理和联系出版,在此深表谢忱!
刘芃
二零二一年一月于北京朝阳
刘芃,1953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职于教育部考试中心。
自序
部分 考试理论与实践
第二部分 历史教育与测量
第三部分 核心素养与学业标准
第四部分 考试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