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第1版于2014年8月出版。6年来,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重视,特别是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原则、任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也有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2020年以来,网络教学更加普及,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新的教学要求。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课程于2016年秋季开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教师组织线下讨论交流、心理情景剧展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中线上课程多为20~30分钟的短课,内容容量有限,学生学习网课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在网络教学背景下,学生更需要参阅教材将所学知识体系化,补充网络教学的不足。
为此,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第1版教材做了修订。新版教材保持了第1版的基本内容和体例格式,并根据近年教学实践和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部分章节内容做了调整。本版教材的作者分别是:*章,姚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章,吴梦瑶(西安交通大学);第三章,罗维(西安科技大学)、闫琼(西安交通大学);第四章,钱玉燕(西安交通大学);第五章,李志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六章,魏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七章,李佳(西北大学);第八章,吴梦瑶(西安交通大学);第九章,金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十章,张晓梅(西安外国语大学);第十一章,闫琼(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二、十三章,姚斌(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四章,毛志宏(陕西师范大学);第十五章,闫琼(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六章,吴梦瑶(西安交通大学)。
一部好的教材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修订、打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在编写和修订过程中尽管各位作者尽心尽力,各位主编、副主编认真负责,但也难免有欠妥之处,还请各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日渐发展。一方面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存在许多心理困惑以及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需要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也需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促进大学生心身健康成长,防范校园意外事件。为促进此项工作,党中央、教育部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着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并在条件保障、人员培养、课程开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这些文件对推动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课程教学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应该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课程目的和内容等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有的课堂以理论教学为主,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同于心理学系对专业学生的教学;有的课堂迎合学生口味,让趣味测评、团队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虽然有文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等作出规定,但现实的情况是各高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各有不同。市面上可以看到的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书名的教材非常多,其内容和教学方式却相差很大。为什么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什么教学内容才是合适的?大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书主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编制了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问题的问卷,向上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选修课的大学生发放一千余份,了解大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期望,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措施;同时,还参考了大量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材,特别是2011年以后出版的教材。这些前期工作是制定本书编写大纲和体例格式的依据。
本书作者均为长期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从事一线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绝大多数有心理学学历背景,并且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这保证了作者既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又非常熟悉大学生实际情况,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心理发展的实践经验,还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本书凝聚了作者的经验和智慧,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相信会对帮助大学生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自我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有以下四个特色:,着眼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学内容兼顾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和心理发展与成长的需求,既有针对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和建议,也有对自我发展和心理成熟的指导;第二,基于当前大学生知识结构设置教学内容,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学过心理学基础知识,因此本书特别增加了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和社会心理三章内容;第三,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每个章节先介绍相关理论知识,然后是将知识应用于学习生活实践的内容;第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心理测评、课堂活动、课堂讨论等形式吸引学生,本书每章都有延伸阅读课堂实践讨论议题课后思考等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学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必将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本书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有创新必然会有瑕疵,尽管作者竭尽全力,但也难免存在疏漏,本书的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章 绪论
节 心理健康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章 认识心理现象
节 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过程
第三节 个性心理
第三章 心理发展历程
节 心理发展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第三节 毕生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心理解读
节 社会化与社会认知
第二节 态度与态度转变
第三节 社会互动
第五章 校园适应
节 挑战与适应
第二节 大学入学适应问题及对策
第三节 大学生适应能力培养
第六章 自我认同与自我管理
节 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第三节 自我管理
第七章 学习心理
节 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节 掌握学习方法
第三节 解决学习问题
第八章 人际交往
节 人际关系基本理论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与调适
第三节 如何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
第九章 恋爱与婚姻
节 爱情与恋爱
第二节 婚姻
第三节 家庭
第十章 就业与职业发展
节 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节 提高就业能力
第十一章 人格与人格完善
节 人格及其特征
第二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
第三节 人格完善
第十二章 认识心理疾病
节 心理障碍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第十三章 大学生心理危机
节 认识心理危机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
第三节 自杀的预防与干预
第十四章 情绪问题与情绪管理
节 大学生情绪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及自我调节
第三节 情绪管理
第十五章 行为问题与习惯养成
节 良好生活方式的意义
第二节 不健康行为
第三节 网络成瘾
第十六章 自助与求助
节 自助的技巧
第二节 善于求助
第三节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