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时间先后为纵向轴,以不同国家的学科发展为横向轴,试图从纵横两个角度,更深入、更全面地认清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概貌。本书共分三编,内容分别涉及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
编关注的焦点主要在欧洲,除了勾勒全欧比较文学发展史的脉络外,还以国别为纲,分别论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德国、英国及北欧诸国的比较文学,以及俄国与东欧的比较文学发展状况;第二编所研究的是比较文学的第二阶段;第三编研究比较文学在世界的东方的回应,也即我们所认为的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前言 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看世界文化软实力
绪论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编 欧洲的曙光——以“法国学派”为代表的影响研究时期
章 欧洲比较文学学科史概述
节 欧洲比较文学学科史前史(古希腊-1800)
第二节 欧洲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概述(1800-1950)
第二章 法国比较文学学科史及法国学派学科理论
节 学科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 学科发展史
第三节 学科理论
第三章 英国、德国及北欧比较文学学科史(1800-1950)
节 英国比较文学学科简史
第二节 德国及北欧比较文学学科简史
第三节 莱辛、歌德的比较文学学科史意义
第四章 意大利及南欧比较文学学科史
节 意大利及南欧比较文学学科简史
第二节 克罗齐的比较文学学科史意义
第五章 俄国及东欧比较文学学科史
节 俄国比较文学学科史及其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东欧比较文学学科史及其基本理论
第二编 欧洲北美的崛起——以“美国学派”为代表的平行研究时期
章 美国比较文毕学科的形成
节 美国比较文学的学科萌芽
第二节 美国比较文学学科的确立
第三节 比较文学在美国的发展
第二章 美国阜派学科理论的诞生
节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的危机》与美国学派的诞生
第二节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比较文学观
第三节 平行研究理论及美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的贡献
第四节 美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局限
第五节 二十世纪末期以来美国比较文学的新发展
第三章 加拿大比较文学学科史
节 加拿大比较文学产生的特殊背景
第二节 对统一的加拿大文学的追求
第三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弗莱的原型批评
第四节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确立共同的民族文化身份
第五节 走向成熟的加拿大比较文学
第六节 走向多元的加拿大比较文学研究
第四章 当代法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新发展
节 当代法国比较文学发展背景概述
第二节 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
第三节 当代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理论的发展
第五章 当代苏俄比较文学学科史及苏联皋派
节 学科发展概况
第二节 历史—比较文艺学
第三节 打破“欧洲中心论”与学科建设
第四节 苏联学派学科理论的特点与局限
第六章 当代欧洲其它国家比较文学学科史
节 英国比较文学学科简史
第二节 德国比较文学学科简史
第三节 意大利比较文学学科简史
第四节 瑞士比较文学学科简史
第五节 东欧比较文学学科简史
第七章 平行研究的发展舆影响
节 发展与回归:平行研究的历史描述
第二节 突破与更新:跨文明视野中的平行研究
第三节 超越学派:平行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第三编 东方的响应(1975-2005)——以“中国学派”为代表的跨文明研究时期
章 比较文学与传统中国
节 中国文学比较的史前史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东西方文学比较
第二章 比较文毕舆现代中国
节 西方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比较文学垦拓
第二节 “中国学派”:全球化背景与“两岸三地”格局
第三节 大陆比较文学学科史
第三章 比较文学舆中国画、港
节 台港比较文学与新批评
第二节 台港比较文学对新方法的借鉴与反思
第三节 全球化视野中台港比较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第四章 印度比较文学研究
节 印度古典诗学中的比较文学萌芽
第二节 奥罗宾多:印度比较文学先驱者之
第三节 泰戈尔:印度比较文学的奠基人
第四节 独立后印度比较文学发展及其新动向
第五节 独具特色的“比较印度文学”
第六节 “梵语批评”:印度比较文学的傲世成就
第五章 日本、韩国的比较文学研究
节 日本比较文学发展史
第二节 日本比较文学的特色
第三节 韩国比较文学发展倾向
第六章 阿拉伯、南非的比较文学研究
节 阿拉伯世界比较文学的萌芽
第二节 阿拉伯世界比较文学的兴盛
第三节 南非比较文学与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十六届年会
比较文学学科史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