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 2015 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BIA150110 )的终研究成果之一。全书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路径和保障等要素出发,以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机制为中心,以分析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为 线,以创新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与发展模式为面,深入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具体要素,设计有针对性的关键性指标和调查问卷,对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系统的调查,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与国内其他同类书相比,本书研究理论与实践应用并举,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本书为教科研学术专著,特色如下:
1.本书致力于研究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机制,进而提升应用技术大学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
2. 本书源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研究成果,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学术观点新颖,对有关部门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3. 本书在理论上揭示人才培养特色的发展机制,丰富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研究;在实践上能为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的目标定位、路径选择、保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导。与同类书相比,本书研究理论与实践应用并举,特色鲜明。
应用技术大学是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过渡的过程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特色发展对于大学办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应用技术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因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应用技术大学若要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必须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特色发展实现内涵式发展。培养人才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应用技术大学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其特色发展的应有之义。新时代下,面对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新需求,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凝练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则更加迫切而重要。
鉴于此,围绕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机制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借鉴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本书作者系统梳理了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问题,多角度呈现了国内外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培育和凝练的鲜活实践,为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育科研人员、在读研究生等不同读者群体,提供了有关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理性认知和经验启示。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 BIA150110)的终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路径和保障等要素出发,以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机制为中心,以分析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为线,以创新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与发展模式为面,深入分析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具体要素,设计有针对性的关键性指标和调查问卷,对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以期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
与我国其他同类书籍相比,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全书既系统总结了学界有关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前期理论研究成果,又立足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实际,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立体式地勾勒了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基本架构、现实问题及未来的可能走向,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主动对接新经济形态的发展需求,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整体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参考性。
在本书成文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认真负责、配合得当,确保了书稿的顺利完成。课题主持人张艳萍研究员负责完成了章节,第四章节、第四节,第五章第三节、第四节的内容撰写;成员牛亏环负责完成了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撰写;贾莉莉负责完成了第六章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七章的内容撰写;苗耘负责完成了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的内容撰写;杨芳负责完成了第五章节、第二节的内容撰写;钱婷婷和强成文负责完成了第四章第二节、第三节的内容撰写。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大叶大学等多所大学多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以及贾晓华同学、杨馨缘同学等的积极参与和鼎力配合,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出版之即,感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老师的倾心指导与细致审核,感谢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辛苦付出!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疏漏之处,谨希望抛砖引玉,敬请学界前辈和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作者
2021年3月
张艳萍,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医学教育、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主持多项和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获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第二完成人),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完成人)。
牛亏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及参与市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阳光学者、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高等教育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完成人)等。曾赴英国牛津大学访学研修。
贾莉莉,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主持完成一项课题、两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获民进上海市委参政议政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九完成人)。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教育研究所访学进修。
章绪论1
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研究背景1
第二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概念与内涵3
第三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困境8
第二章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机制的理论研究12
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理论12
第二节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概况17
第三节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概况20
第三章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实证分析29
节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29
第二节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证研究43
第三节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特色发展的案例分析77
第四章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目标定位95
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规律95
第二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目标101
第三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定位106
第四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策略114
第五章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125
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学科专业125
第二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课程体系129
第三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教学模式134
第四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第二课堂139
第六章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制度保障143
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政策依据143
第二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治理体系147
第三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师资建设157
第四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质量评估163
第五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产教融合167
第七章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总结与展望175
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问题探讨175
第二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未来展望180
参考文献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