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説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一九五〇年成立開始,就十分重視圖書資料和檔案文獻的搜集、保存和整理工作。七十年來,近代史所圖書館特藏室陸續入藏的文稿、書信、電稿、日記、年譜、奏摺、契約等原始檔案文獻,數量達十九萬件,是目前學界公認的收藏近代珍貴史料較爲集中的學術機構。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以特藏室爲基礎,成立中國近代史檔案館,通過海外近代中國珍稀文獻搜集、整理與研究工程,館藏文獻又得到豐富和擴展。二〇一九年十二月,隨著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成立,近代史所圖書館和檔案館劃歸歷史研究院圖書檔案館,文獻資料實現更大規模的集中整合,近代史所藏圖書檔案的發展也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在近代史所藏檔案文獻中,晚清民國時期的人物日記格外引人注目。據初步統計,館藏稿本、鈔本日記約一百一十種,其中大部分是稿本。每種日記篇幅、數量差異很大,有前後延續一二十年到四五十年者,也有殘篇斷簡,敘事僅有一年半載乃至數月者;一些零星的稿本日記不僅記述時間短,而且屬於小人物的日記,撰者很難考訂,館藏多以『佚名日記』著録。館藏大部分鈔本日記則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爲研究太平天國史,從全國各圖書館、博物館鈔録的有關晚清官員和士人的日記(節選),這些鈔件經整理大部分也已收入通行的幾種太平天國史料叢刊中。可見,近代史所藏稿鈔本日記情况比較複雜,仍有待於做深入的甄别和研究。爲適應學術界的研究需要,近代史所藏日記稿鈔本的刊布也一直在進行中。先後出版的整理本日記有《白堅武日記》《黄炎培日記》《黄炎培日記(續編)》《唐烜日記》等,不少篇幅較短的日記經整理多發表於《近代史資料》。此外,虞和平主編《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鈔本》(至三輯)中也以影印本的形式,收入吴大澂《奉使琿春日記》、孫毓汶《蜀遊日記》《使閩日記》《韓仲荆日記》、勞乃宣《勞齋日記》《矩齋日記》。不過,已刊日記種類衹占所藏日記的小部分。
從二〇一八年開始,近代史所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擬精選一批所藏未刊日記影印出版,以加快資料刊布的步伐。經過衡量比較,選出三十一種稿鈔本日記付印。這些日記撰者既有晚清督撫重臣,也有北洋政府高官;既有名士學者,也有世家子弟。每種日記雖篇幅長短不同,卻都是反映近代社會劇烈動蕩和變遷歷史的珍貴文獻。透過這些日記主人的筆觸,折射出近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多重面相,其學術價值不言而喻。
這次編選稿鈔本日記,基本遵循以下幾條原則:,所選均係撰者僅有該日記藏於本所者,日記外還有奏摺、書信、函電、文稿等其他文稿者,其日記不單獨列入此次影印範圍,留待將來該撰者全宗檔案出版時一併考慮。第二,所選日記絶大部分是首次刊布,個别已經出版過標點或整理本的,從呈現原始樣態、便於讀者核對原文的需求出發,也予酌量收入。第三,館藏著録爲『佚名日記』者,考證出撰者真實姓名後,以撰者姓名重新擬名。第四,所有日記據撰者生年先後排序。第五,爲便於讀者瞭解每部日記的基本情况,邀請學者撰寫內容提要,對撰者經歷和日記的史料價值做了簡單介紹,爲讀者閲讀起到一定導讀作用。
每一種歷史文獻均形成於特定的歷史時期,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痕迹,人物日記亦不例外。研究者衹有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予以科學的分析,方能限度地揭示其學術價值。由於工作量繁浩和編者水準有限,編選過程中難免有舛誤之處,歡迎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二〇二〇年三月
王建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主要学术论著有《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等,共同主编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国抗日战争史》等著作。
马忠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晚清政治史与近代史料学。代表性著作有《晚清人物与史事》(2015)、《荣禄与晚清政局》(2016),合作整理《张荫桓日记》(2015)、《郭则沄自订年谱》(2018)、《同光之际的地方社会与政治张荫桓致赵新、刘传桢书札释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