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6月30日,我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总数已达1.88亿,占投资者总数的比例达99.77%,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2.8%。
在这么多投资者当中,真正在股市投资中赚到钱的可能是少数,所以有七亏两平一赚的说法。为什么这么多投资者投资亏损?原因就是他们违背了常识。如果我们在投资中违背常识,虽有可能因为运气好而阶段性取得好业绩,但长期没有常识、不尊重常识,一定会输得一塌糊涂。
什么是违背常识呢?这里,我给大家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对商业模式的本质缺乏分析和认知。很多人都听过WeWork这个公司,作为共享办公空间的龙头企业,WeWork曾经一度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大名鼎鼎的软银集团也投资了WeWork,估值曾到达470亿美元。但2019年WeWork上市失败,估值从高点回落至100亿~150亿美元。
为什么连软银也折翼WeWork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投资者对于WeWork商业模式的本质认知有偏差。哪怕WeWork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互联网公司,但从本质上来说,它还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经营和提供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也就是二房东的商业模式,既不符合双边平台效应,也不符合互联网赢家通吃的特征。因此,WeWork的商业模式既不是互联网经济,也不是高科技企业,而是属于房地产经济,这也决定了其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烧钱来获取客户,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第二,只看需求侧逻辑(行业空间),不看供给侧逻辑(竞争格局)。在股票投资中,很多人会优先选择成长性高、想象空间大的行业,这样做当然没错,但不能把需求侧逻辑作为的判断依据,而忽略供给侧的分析,这也是违背常识的。当一个行业高速成长,行业内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时,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必然很多,竞争一定会变得激烈,终使得超额利润消失。但是,如果这个行业具有良好的供给侧竞争格局,就可以帮助其中的企业长时间内获得超额利润。
美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下半叶。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1965年美国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 000万辆,而我国直到2009年才突破这个数据。需求端的爆发带动美国的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美先后出现了上千家汽车厂商,但到今天,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绝大部分汽车厂商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三大汽车巨头中(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除了福特,全部经历过破产。
现在,市场对电动汽车行业的追逐可以类比美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期,从需求端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未来空间很大。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行业内的汽车品牌众多,资本不断涌入,终究竟谁能真正脱颖而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股票投资来说,行业高增长固然是好事,但同时我们不能不看行业的竞争格局,因为只有良好的竞争格局才能帮助企业持续稳定地获取超额利润。
第三,忘记估值和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是重要的投资原则之一,用巴菲特的话说,安全边际就是用4毛钱的价格去购买价值1元钱的股票。预测未来很难,而安全边际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降低预测未来的难度,并且安全边际越大,决策的容错度越高,投资者的潜在投资回报率也越高。相反,高估值不仅会降低投资者未来的投资回报率,而且还会降低决策的容错能力,一旦判断错误,股价将会迎来戴维斯双杀。
但是,许多投资者在投资中经常会忘记估值和安全边际,这也是违背常识的表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股的漂亮50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估值得到大幅提升,很多公司的估值被推升到80多倍、90多倍。而估值泡沫破灭之后,很多公司的市盈率回落到9~18倍,这就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在高点买入漂亮50公司的股票,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赚钱甚至亏钱。
在A股市场,这样的故事在重演。2020年年底到2021年年初,以茅台为代表的基金抱团重仓的核心资产,估值普遍高达60倍、70倍甚至100倍以上;在2021年春节后则出现抱团瓦解的情况,很多股票出现大幅度下跌。以贵州茅台为例,2021年2月10日贵州茅台的动态市盈率有70多倍,到2021年7月底则回落到40倍左右。
第四,违反能力圈原则。能力圈原则也是重要的投资原则之一,却被很多人所忽视,大家经常在没有彻底搞懂一家公司的情况下就草率买入。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一直坚持能力圈这一原则,只买自己能看得懂的股票,对于自己能力圈之外的股票坚决不碰。他们把公司分为三类:可以投资的、不能投资的、太难理解的。他们把很多公司划入不能投资和太难理解之列,例如制药和高科技行业就被他们归为太难理解的行业,这也导致他们错失了很多伟大的投资机会。即便如此,巴菲特60多年来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依然维持在20%以上。相比之下,大多数投资者投资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违反了能力圈原则,买了自己能力圈之外的股票。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违背常识的案例,哪怕是机构投资者,有时候也会犯常识性错误,所以,如何强调重视常识、回归常识都不为过。那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包括专业投资者经常会做出违反常识的决策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缺乏系统的决策框架。投资的方法论有很多,有价值投资、趋势投资、量化投资,都能赚到钱。但不管什么样的方法论,都需要形成一个逻辑自洽、回测合格、符合未来趋势的严密框架。逻辑自洽是有效投资策略的基本前提,投资决策的逻辑要能够形成一个闭环;个例的成功不代表投资策略有效,只有通过大样本检验的投资策略才是有效的;大样本回测合格也仅仅证明投资策略在过去有效,而在未来能否继续有效,还要看这个投资策略是否符合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如果没有符合上述标准的决策框架,决策就会很随意,也不可复制。
第二,受短期业绩压力的影响。很多基金经理虽然很清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好处,可无奈的是他们面对的客户很看重短期业绩排名,或者受不了短期的业绩波动,当基金投资组合不适应当前的市场风格业绩表现不佳时,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大量赎回。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给基金经理施加压力,迫使他们为了争取更好的短期业绩而去适应市场、追逐市场热点,甚至被迫参与博弈交易,做出有违常识的决策。
第三,受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影响。传统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并非总是理性的。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把人的决策系统分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一个快速的、自动的、潜意识的以及通常受情绪驱动的认知系统,迅速做出决策但经常出错;系统2则相反,它的运作是缓慢的、受控制的、耗费脑力资源的,用系统2决策相对缓慢但不容易出错。对很多人来说,用系统1决策是天性,他们没有培养出主动应用系统2来思考的习惯。因此,人们经常做出非理性决策而不自知。在股票投资中,即使人们的投资理论和知识在不断完善,但由于人性上的弱点,人们还是不可避免地会经常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即使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也无法幸免。
常识在价值投资中至关重要,所以我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了价值投资所需要遵循的常识,包括关于行业竞争的常识、关于公司竞争力的常识、关于公司估值的常识、关于投资策略的常识等,不仅帮助普通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更帮助普通投资者回归投资的本质,构建完善的价值投资体系。另外,本书还总结了投资者决策中常见的心理误区,应如何克服人性的恐惧和贪婪,并罗列了价值投资者的常识清单。
《常识的力量》是《长期的力量》的升级版和深度拓展版。《长期的力量》提供了一个基本面投研的基本框架,出版之后广受好评,在豆瓣等平台上的评分也不低。很多人读过之后,通过社交媒体与我互动,这让我很受鼓舞。《长期的力量》是一本入门级的价值投资读物,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决策框架,但在深度上还有欠缺。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写了这本《常识的力量》,结合这些年我所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很多案例,进行了更多的深度思考。
本书中的常识,是我自己对价值投资的思考和理解,但未必是所有人的认知。比如关于行业竞争格局和行业成长空间哪个更重要这个话题,由于投资哲学和投资方法论的差异,个人的结论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但不管如何,我希望这些常识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深度思考的视角,帮助大家避开思维上的盲区。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吴慧敏女士的全力协助。她毕业于复旦大学,是我们益研究的研究员。慧敏人如其名,慧于心、敏于行,我把我想要写的内容简单地与她进行讨论,她就能很快地帮我落实为文字。虽然,她只被列为本书的第二作者,但没有她的全力投入,就不会有本书的完稿和出版。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得到益研究其他研究员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案例的收集和总结上,这里就不再一一表示感谢了。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来自我这几年的思考与总结,以及在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真实案例总结,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梁宇峰
章 价值投资需要尊重常识1
常识在价值投资中的重要性3
价值投资中的核心常识18
建立常识能力真的不容易23
如何建立常识能力29
如何正确认识常识是用来被打破的39
第二章 如何寻找好赛道关于行业竞争的常识43
价值投资的起点行业分析46
行业竞争格局比行业成长性更重要65
行业竞争格局的基本分析框架:五力模型74
行业属性及股东回报81
第三章 如何寻找好公司关于公司竞争力的常识105
公司利润的来源以合理的成本、规模化地为客户创造价值107
识别公司商业模式的本质114
公司持续超额利润的来源护城河126
现金创造能力的极度重要性136
跨界并购很难创造价值143
流量变现,真的容易吗?151
第四章 如何评估好价格关于公司估值的常识
DCF是本质的估值方法
关于安全边际的正确理解
利用定价错误取得超额收益
A股常见的估值谬误
第五章 如何正确决策关于投资策略的常识
有效投资策略的基本条件205
价值投资需要坚守并扩大能力圈212
价值投资需要长期思维217
价值投资需要二层次思维223
价值投资的核心决策清单229
价值投资如何看待特定问题?234
第六章 如何克服恐惧和贪婪关于人性和市场效率的常识241
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争论243
寻找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246
投资决策中的常见认知误区251
正确的决策行为267
第七章 价值投资者的常识清单
重视行业竞争格局275
选择竞争力的优秀公司276
做优秀公司的长期朋友277
留足安全边际,相信均值回归的力量278
追求正确的非共识,从定价错误中寻找超额收益279
选择优秀公司构建组合,并注重组合均衡280
区分重要的事和能力圈内的事281
了解并避免决策盲区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