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了解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助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备受关注的碳达峰碳中和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经济、社会将会被如何影响?
企业、机构与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这是一本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的普及读物。它阐述了低碳战略的背景、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从政策制定、技术研发、公众意识等层面分析了蓝图与行动路径,便于企业与机构掌握方向与趋势,制定相应规划,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一本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大百科,成为你制定方案、规划等日常参考和翻阅的案头书。多维度、多主体解读碳达峰、碳中和,为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在政策制定、技术研发、公众意识等层面提供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作序推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能力建设部原主任夏堃堡等倾情推荐。
生态文明领域专家团队撰文,深度解读未来30年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探讨多领域零碳行动路径。
一本书帮助你建构起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知识体系。
序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讲话时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上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大国的担当。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气候雄心峰会、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领导人气候峰会等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再三强调了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一个时间点达到峰值后由升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植树造林、循环利用以及用技术手段对二氧化碳进行捕获与封存等,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从而达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
传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高碳经济,带来了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我国是在人口数量巨大、人均收入低、能源强度大、能源结构不合理的背景下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给中国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透支。要不断降低碳排放量,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中国历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是早制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主动承担相应责任,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努力推动全球气候谈判。我国早在1994年就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007年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13年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4年发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2015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2016年签署了《巴黎协定》,2016年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2021年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正在编制过程中。在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的同时,中国还通过切实行动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了完成全球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历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已经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9%,大幅超额完成到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一如既往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持续推动气候多边进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气候行动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能实现协同增效。目前重要的任务是实现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革命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为了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知识,本书作者在分析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从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出发,分析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碳达峰、碳中和对生态系统、产业、社会生活的影响,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的研发,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这对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一定能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使我国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贡献者和引领者。
是为序。
解振华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副主任
2021年7月
杨建初,生态文明学者,危机管理专家。著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实践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刘亚迪,现为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科研人员。农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生态与环境。;.;刘玉莉,赫尔辛基大学森林生态学访问学者,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科研人员。农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竹林碳汇与生态、环境生态及森林可持续发展等。
序
章 在历史变局中世界迎来碳达峰、碳中和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
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四大重要里程碑
第二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基础
碳达峰、碳中和的思想基础
碳达峰、碳中和的哲学和伦理学基础
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政策依据
第三章 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传统发展模式使二氧化碳排放失衡
应对气候变化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第四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系统
碳达峰、碳中和与资源
碳达峰、碳中和与环境
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
第五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产业
碳达峰、碳中和与产业
碳达峰、碳中和与第二产业
碳达峰、碳中和与第三产业
第六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政策
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规划
财税与金融专项政策
产业政策
第七章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交易的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
第八章 碳达峰、碳中和技术
清洁煤技术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节能技术
智能监管技术
第九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能源
低碳能源产业的崛起
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产业
第十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新型城镇化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城镇化空间布局
新型城镇化要重新定位城乡的生态位
城镇生态系统碳汇保护与提升
第十一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公众生活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培养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第十二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全球治理
生态环境的全球治理
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建设绿色低碳一带一路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