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的北京样本昭示,现在我们亟须对城市的本质集聚和规模进行重新审视。面对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与世界城市更新浪潮,缺乏连接能力和共享特性的集聚将无法真正推动并提升城市在全球网络中的地位,从而表明城市规模已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城市作为躯体,产业作为血脉,彼此之间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循环至关重要。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跨区域产业协作,助力高精尖企业发展,支持双循环体系建设。这是北京引领中国开创大协作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劲序曲。
一个成功的实践,胜过一千打纲领。这部《大协作时代》就是我们对长达7年的跨区域产业协作实践经验的一次全面总结与系统梳理。靠鲜活的案例说话而不是坐而论道,靠深刻的市场体悟而不是泛泛而谈,成为该书的特色。这也是我们始终以引领历史潮流为己任,致力于回答好时代课题,推动大协作与大循环体系建设的不懈追求。
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呼唤新策略、新举措、新方法。
十四五开局,世界经济大转舵,中国经济大变革,首都经济大协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那么后疫情时代,抢占大循环中心节点,双循环战略枢纽制高点,全面引领国内产业协作和区域协调发展,便成为角逐全球第六大城市群的入场券。
大协作时代,全面助推城市与产业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循环,恰逢其时,时不我待。
序 言
产业引领未来 协作改变世界
21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为深远的三件大事分别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化,中国的高速城市化,欧洲的一体化。
当今世界,国际角逐的重点在于科技与产业,国内竞争的主体是城市和区域,而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体化进程依靠的则是彼此之间的开放与协作。
欧美300年,中国30年。纵使有天才的头脑,也难以想象,当中国城市化的天幕轰然开启,在这数千年一遇的历史大变局中,神州大地将上演多少沧海桑田、风云际会的翻腾与震荡?有谁又能想象,当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数百年的城市化进程之时,将会有多少风险与挑战,多少世纪之谜等待着世人去破解?
中国城市化1.0时代,世界走进中国,借助全球产业转移而带来的高速工业化,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化率从20%跃升至60%,堪称世界奇迹。
中国城市化2.0时代,中国走向世界,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严峻挑战,建设的城市群、都市圈和经济区,便成为中国城市化亟须补上的第二课。
7年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破解大城市病,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城市群的成功实践,已经成为北京样本。
北京,作为14亿人口大国的首都,面对有史以来为迅猛的城市化浪潮,坚持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大智大勇,大开大合,大舍大得,克难攻坚,励精图治,奋勇前行。世人欣喜地看到,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一系列辩证关系得以厘清,一系列行动计划强力实施,一系列疏解整治卓有成效。尤其是在产业协作、经济协调、区域协同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产业的转型蝶变、城市的华丽转身、区域的协同发展。
7年间,北京成为首座成功实现由减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首座成功实现用产业疏解倒逼产业升级的城市;首座成功实现变虹吸效应为辐射效应的城市;未来还将成为通过跨区域产业协作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全球战略柜纽城市。
北京,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城的功能,她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怪圈,跳出自我小循环,通过交通、产业、服务配套一体化,解决大树底下不长草的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而带动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两翼齐飞,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
北京,全中国的首善之区,作为都的功能,她还要践行四个中心的职责,把中国送出去,将世界请进来,凭借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的雄厚基础,依打文化与科技的优势。吸引并播撒全球的创新成果,通过推动首都经济与全国各地的跨区域协作,实现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应,引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经验已经表明,产业转移协作才是全国跨区域合作的现实之选,关键之处,明智之举,如果不能实现产业链、经济链、生态链的互动、互联、互利,那么无论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构建,还是城市
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现,统统都是纸上谈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协作的承接地和受益者。如今,伴随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的强势崛起,新一轮的国内产业转移协作正方兴未艾。目前,北京正在积极推进的园区开放与产业开放,正在大力实施的产业转移协作便是建立全国区域间产业合作共赢的绝佳契机。这场纵横数千里,遍布各领域的大转移、大协作、大循环,正在成为考验各地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必答题,谁将先知先觉赚得盆满钵溢?谁将后知后觉捡些残羹冷炙?谁又将不知不觉终颗粒无收?这将迫使每个城市必须迅速作出回应,而要求各位决策者们则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多。
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呼唤新策略、新举措、新方法。
十四五开局,世界经济大转舵,中国经济大变革,首都经济大协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既是排战,也是机遇。
那么后疫情时代,抢占大循环中心节点,双循环战略板纽制高点,全面引领国内产业协作和区域协调发展,便成为角逐全球第六代城市群的入场券。
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与跨区域产业协作不仅为全球超大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而且为中国构建双循环体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世界城市的北京样本昭示,现在我们亟须对城市的本质集聚和规模进行重新审视。面对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与世界城市更新浪潮,缺乏连接能力和共享特性的集聚将无法真正推动并提升城市在全球网络中的地位,从而表明城市规模已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泰勒(Taylor)认为:没有连接,世界城市的概念就没有意义。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则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
无疑,这种连接、循环、关联的实现,要靠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完美配合,要靠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的灵活平衡,要靠产业互联与区域协作的合力推进。
此时,城市需要的正是在更大范围内基于产业合理布局的有效连接和共享发展,我们称之为大协作。
因此,城市作为躯体,产业作为血脉,彼此之间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循环至关重要。
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跨区域产业协作,助力高精尖企业发展,支持双循环体系建设。这是北京引领中国开创大协作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劲序曲。
中国的双循环体系构建之路,一定会是以点带面。首先是京沪的双城记,然后才是京沪深的三国志,后可能是各地城市的战国策。这其中,北京有可能凭借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优势,率先将全国的城市连接起来,畅通国内大循环,然后再代表中国去连接全球的城市,打通国际大循环。北京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园区开发与产业开放,全力打造城市群,正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新路。这将是一次史无前例而且影响深远的伟大实践。
躬逢其盛,何其幸也。7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以透视历史、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重大时代课题。7年来,宏图渐次展开,变革静水流深,成就举世瞩目。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一个个宏伟目标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开展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全力打造十大高精尖产业体系,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一项项重点任务迎难而上、扎实进取。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有幸参与其间,成为亲历者与见证者,让我们在这个重大时代课题面前,有幸一次次扮演了拓荒牛与破冰船的角色,让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充分燃烧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协作时代,全面助推城市与产业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循环,恰逢其时,时不我待。
京地协作,共赢发展。北京的跨区域产业协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不仅需要战略,更需要策略;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
一个成功的实践,胜过一千打纲领。这部《大协作时代》就是我们对长达7年的跨区域产业协作实践经验的一次全面总结与系统梳理。靠鲜活的案例说话而不是坐而论道,靠深刻的市场体悟而不是泛泛而谈,成为该书的特色。这也是我们始终以引领历史潮流为己任,致力于回答好时代课题,推动大协作与大循环体系建设的不懈追求。
后,这是几个人的探险,却借助了无数人的智慧。衷心感谢为本书提供素材、图片、数据的诸位师友们。诚垫欢迎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并不吝惠赐宝贵意见。
房晓
2021年2月26日
房晓
产业经济学者,区域战略专家。现任职于北京跨区域产业协作平台。长期从事产业投资、园区运营和区域协作的平台建设与政策设计工作,先后参与北京三十多个园区的规划、投资、招商和运营工程,已出版著作《北京新机场:大航空时代的战略抉择》《大北京: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的三线建设》《发现内蒙古:全域到全球的新丝路》等。
韩菲子
高级经济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期致力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曾参与二十多项北京市、区级重大课题。出版著作《发现内蒙古:全域到全球的新丝路》。
目 录
序 言1
引 言6
上卷/北京市变
章 大疏非风云003
第节 病来如山倒004
第二节沉疴用猛药011
第三节瘦身要健体015
第二章 减量发展城019
节 世界城市减量史020
第二节 剥掉白菜帮,做好白菜心024
第三节 北京三次产业大挪移032
第四节 战略留白,增绿重生O36
第三章 突破小循环,引领大协作046
节 吸星大法变疏散神功046
第二节 一城独大变三地协同063
第三节 独善其身变协作共赢061
中卷/北京产业魔方
第四章 产业结构变奏曲073
节 消费型向工业型蜕变073
第二节 二三一向三二一跃进079
第三节 大而全向高精尖冲刺087
第五章 产业疏解咏叹调095
节 不宜发展的产业要明晰化095
第二节 一般制造业的外科手术101
第三节 批发市场与物流中心的转移、协作130
第四节 教育医疗资源的跨区域协作137
第五节 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转移146
第六节 高消耗产业的转移、协作147
第六章 产业创新凯旋歌161
第节 科技创新引领中国162
第二节 文化创新铸造未来168
第三节 十大高精尖汇聚发展新动能194
第四节 现代服务业当好压舱石212
第五节 金融协作服务实体经济218
第六节 市场协作,连接两头221
下卷/北京产业协作
引子 外溢企业青睐哪里229
第七章 京津冀产业协同240
节 京·雄产业协同创新241
第二节 京·沧产业梯度转移244
第三节 京·承产业帮扶协作249
第八章 跨区域产业协作255
节 京粤协作:南北互动,强强联合257
第二节 京鲁协作:科技赋能,新旧转换275
第三节 京湘协作:湘聚京企,开放崛起288
第四节 京晋协作:东进序曲,转型晋行时293
第五节 京黔协作:市场发力,继往向新302
第六节 京蒙协作:帮扶输血变产业造血309
第七节 京渝协作:重庆领衔,西部雄起316
第八节 北京产业外溢助力东北振兴322
第九章 全球化产业合作342
节 中国服贸会的雄心343
第二节 中瑞合作,国际典范347
第三节 全球协作,产业先行350
专题篇
专题一:国际盛会助力京城蝶变357
专题二:北京产业变迁史:从高接远迎到礼送出境
以顺义区为案例研究363
专题三:工业大院时代的落幕368
专题四:中国城市化2.0时代的产业角逐371